古代人如何避暑?

夏天烈日炎炎,燥热酷烈 。虽不至让人厌恶,但因常与闷、热、躁联系在一起 , 古今往来的人 , 都想到了一个相同的词:避暑 。古代没有诸如风扇、空调等降温电器,他们是怎么避暑的呢?自古至今,祛暑最好的方法当然是根据地理位置不同节气各异 , 通过移居而住来达到避暑的目的 。动物界的候鸟便是采取这个办法 。清代从康熙皇帝以后,历任皇帝每年夏季都会离开故宫到颐和园、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去避暑消夏 。只是这样的避暑方式 , 非一般人可以享受到 , 不具普遍性 。
稍次一点的方法是用冰祛暑 。据早在《诗经.七月》中,就有“凿冰冲冲”窖储度夏的记载,避暑纳凉在人们的夏季生活中由来已久 。根据《大清会典》中记载:清代在紫禁城、德胜门外、正阳门外等设有专门储藏冰块的官窖计十八座 。冰窖采用埋入地下一点五米的半地下形式 。每年三九御河起冰后,由采冰者凿成规定尺寸的方块拉入冰窖,待转年的夏天使用 。虽然冰窖有官窖、府窖和民窖之分,但因价值昂贵,寻常百姓家往往对上述的两种最好的避暑方法只能望凉兴叹 。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也想出了众多避暑的好法子 。
首推的当然是扇子 , 又经济又低碳,流传最久 。除扇子外,古人还发明了瓷枕 , 表面覆以青釉,冰凉通透,睡上去“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 。女词人李清照名作《醉花阴》里有一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此处的玉枕就是青白釉瓷枕了 。冷饮也不是现代才有的产物,早在商朝就有富贵人家藏冰而饮 , 以后历朝历代加以改进,至周朝出现了专掌冰权的“凌人”,唐代有了“冰商” 。此外 , 吃西瓜,饮茶,喝莲子羹,酸梅汤,也是人们常用的避暑方式 。
当然,最绝的还是要数从心境上来消夏 。水畔凉亭,孟浩然“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山涧泉旁,诗人释英“六月山深处 , 轻风冷袭衣” 。去寺院纳凉的也不在少数,白居易“非是禅房无热到 , 但能心静即身凉” , 可谓一语道破禅机 。
相比于古人 , 坐在空调房里的我们,可以随时感受到如沐春风的凉爽 。但古人“心静自然凉”的修为 , 却是我们现代大多数人难以达到的境界 。
【古代人如何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