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秦皇汉武”并称早已成为共识,是说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有其他帝王所不及的雄才大略,穷兵黩武、开疆拓土、建立霸业等等 。如果从依法治国角度看这两个人,汉武帝要胜过秦始皇 , 他不仅杀伐树威,还注重礼义教化 , 给后世立法树了很多规矩 。
公元前206年,刘邦战胜了老对手西楚霸王项羽,摇身一变成为最高统治者,刘氏集团的老班底亲历秦朝的强盛与速朽 , 对政权多少有些敬畏 。他们清楚,治理这么大的国家,没有点手段不行 , 不能像秦朝仅仅经历两代帝王就完蛋了 。史上所说“汉承秦制”,汉朝法律制度上取法于秦,为适合当时政治需要,又有重要变革 , 所以汉律对秦律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
汉初的法治建设
刘邦本人没有多大本事,全靠身边有一帮谋士猛将,大家团结紧紧地,和项羽集团斗智斗勇 。在不断的征战中 , 刘邦有了自己的地盘,壮大了力量,竟然比项羽早一步占领了大秦帝国的首都咸阳 。“各位父老乡亲,大秦的暴政、苛法把你们害苦了 , 今儿个咱们改个规矩!”刘邦当众发表演讲,要为父老除害,宣布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约法三章”:“杀人者死 , 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 。”刘邦单方面废除秦朝法律,简化到保护人身安全和私有财产,简明易懂,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刘邦登上皇位 , 面临新形势,起初的“约法三章”不足以治理国家,就命丞相萧何参考秦律制定律令,韩信定军法 , 张苍作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开创了汉朝立法的新阶段 。萧何原是沛县小吏,早早就和刘邦混,俩人关系很铁 。刘邦跟项羽争夺天下 , 萧何常守关中(即今陕西省),征兵运粮,大力支援前线 。萧何对法律制度很有研究,刘邦攻下咸阳后,其他将领和官吏都忙着分取国库里的金银财宝 , 而萧何却专门收取了大秦帝国的法律典籍、文献档案,不仅为汉王朝,也为后世的法律、法学的发展保留了珍贵的史料 。刘邦在论功行赏时 , 曾有“功人”和“功狗”的独家学说,高级谋士就是“功人”,武将再厉害也是“功狗”,因为猎犬要听猎人摆布 。话粗理不粗,真是这个理儿 。萧何是刘邦眼中的标准“功人” , 委以重任 。萧何提倡无为而治的治国方法 , 是汉初黄老之学法学世界观的主要鼓吹者之一 。他很懂与时俱进,适应汉初的客观需要,制定了《九章律》 。《九章律》是较为完备的汉代第一部成文法典,为汉代的法治建设起到了奠基性作用 。它在《法经》和《秦律》六篇(盗、贼、囚、捕、杂、具)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三篇 , 即户律、兴律和厩律 。户律规定户籍、婚姻、赋税;兴律规定征发徭役、城防守卫事项;厩律规定畜牧牛马管理、驿传事项 。萧何增加的三章,多为民事、行政、经济等法规 。《九章律》是汉代的重要法典,是汉律的基本组成部分,两汉400余年间,虽有增删,但主要内容没有多少变化 。
有规矩就有方圆
我们都知道,刘邦是地地道道的老粗 , 他的集团里有文化的不多,最典型的当数他的连襟、开国功臣樊哙,是个杀狗专业户 。刘邦当上皇帝,身份不同了,可是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弟兄们没把自己当外人,举止言谈很随便 。刘邦宴请群臣,在宴会上群臣饮酒争功,有的醉得狂呼乱喊,有的拔剑击柱,闹得杯盘狼藉,一塌糊涂 。弄得刘邦很没面子 。就在这时候,叔孙通给刘邦出了个金点子 。叔孙通是一个儒生,秦末天下大乱,这位知识分子投奔项羽,后带了100多个儒生,转投刘邦 。刘邦对知识分子不尊重,曾经干过拿儒生帽子当尿壶的无赖行径 。当皇帝之后,刘邦苦恼于群臣没有规矩,叔孙通看出门道 , 自己懂得朝仪啊 , 可以大显身手 。刘邦就缺这样的人手,命他制定有关朝廷礼仪的法规,叔孙通为“正君臣之位”,制定了《傍章律》18篇 。《傍章律》对维护朝廷尊严,树立皇帝权威起了重要作用 。在未制定《傍章律》以前,刘邦一上朝 , 乱哄哄的,有了《傍章律》,情况完全不同了 。每当朝会 , 皇帝御辇一到,百官山呼,依次奉贺,很是威风 。有一次,刘邦为长乐宫建成举行宴会,群臣前来朝贺 。朝贺的仪式按照《傍章律》的规定,设兵张旗,文臣武将排列整齐,进退有序,仪仗威严肃静,群臣不敢喧哗失礼,那些平时骄横不拘的开国元勋,一个个变得规规矩矩,恭恭敬敬,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 。刘邦龙颜大悦:“今天我找到当皇上的感觉啦!”后来汉惠帝刘盈即位后,任命叔孙通为奉常官,负责制定有关宗庙仪礼的法规 。
- 北宋大将高琼
- 诸葛亮最推崇的三国名人都有谁
- 光绪帝如何度过被幽禁的时光
- 形容游乐场多的成语
- 形容孩子画画好的成语
- 形容说话吞吐的成语
- 形容大自然奇特景观的成语
- 形容痛苦的叫的成语
- 形容一个人没事总伤感的成语
- 形容电影非常好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