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留学生为什么去日本

因为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和日本的关系就迅速缓和,因此大批民主人士均流亡日本 。

清末留学生为什么去日本

文章插图
甲午战争
1894年,甲午之战中日本大获全胜,迅速强大起来的日本引起来列强的威胁,为了遏制住日本向上的势头 , 俄、德、法三国以武力威胁,逼迫日本将已经割让的辽东半岛归还给中国,清政府认为借此可以于俄国结盟 , 而且慈禧也一直都有联俄的想法,于是1896年,李鸿章访俄 , 中日两国签订了《中俄密约》 , 结成了反日同盟 。
甲午之后西方还掀起了黄祸论,担心庞大的中国在已经西化的日本领导下崛起 。从1895年起,俄德就黄祸问题不断交流 , 德国还制作了《黄祸图》印刷 , 广为散发 。《黄祸图》的画面上象征日耳曼民族的天使手执闪光宝剑,正告诫着欧洲列强的各保护神:"黄祸"已经降临!悬崖对面 , 象征"黄祸"的佛祖(指日本)骑着一条巨大的火龙(指中国)正向欧洲逼近 。天空乌云密布,城市在燃烧,一场浩劫正在发生 。在这样的危机感中 , 在停战后的中日之间进行分化瓦解,是一种很正常的心态 。德国媒体和民众对李鸿章的访问表现了热烈的兴趣 , 而同时访德的日本名将、著名政治家山县友朋,却受到了冷遇 。
清末留学生为什么去日本

文章插图
黄祸图
当时的清政府一度以俄德两国为靠山,希望可以通过列强之间的利益纠葛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没想到在1897年,先是德国人借口传教士在山东被害,出动大军,强占胶州湾 。随后 , 俄国则援引《中俄密约》,借口保护中国 , 派军舰进入了旅顺和大连 。但是,俄国人来了以后,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驱逐德国人,而是赖着不走 。之后德国又以武力强行租借青岛 。随后俄国表示,为了抗衡德国 , 必须租用旅顺军港 。清政府这才明白,俄德根本就不是可靠的盟友 。之后中国与日本的关系立即开始升温 。
此时国内舆论普遍认为,应该师法日本,向日本学习,因为双方背景相同,都是在闭关锁国下被强行开关,之后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强大起来 , 那么,中国学习日本一定也可以 。在日本方面,甲午战争的胜利遭到了列强的孤立,也有心与中国修好 。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 关系迅速好转 。中日两国开始互访,留学生大幅增加,很多留学生在日本成为了民主人士,也以日本为大本营 。
清末留学生为什么去日本

文章插图
张之洞
清政府中以张之洞为首的地方实力派,本来主张联俄拒日,现在也开始拥护中日和好,甚至结盟 。张之洞认为:“今日西洋白人日炽 , 中(中国)东(日本)日危 。中东系同种、同文、同教之国 , 深愿与中国联络 。” 中日关系就此全面缓和 。1905年 , 日本在日俄战争的胜利,更是给中国的“日本热”加了一把火,清政府虽然名义上保持中立,但是暗中也向日本提供了相当多的帮助 。之后日本少壮派军国主义开始抬头,中日关系又降至冰点 。
中国一向看不起身边的国家,包括日本 。但是清朝末期,日本的崛起,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必须摆脱上国的意识 , 去认清他国的强盛原因,日本之前同中国有相同相似的背景 , 同样受到欧美帝国主义的半殖民统治,中国惨遭各国侵略,而日本却在这个时侯实现了独立与自强,并且参与侵略中国,有识之士都想认识日本怎样强大的?文化上的认同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 加之日本和中国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受儒家文化熏陶,人种,文化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