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展一书”到“一物一展”

《信宿帖》 。资料图片
今年贵州省博物馆策划的《清平乐——〈韩琦楷书信札〉及宋代文人风韵展》 , 是博物馆人追求的“一物一展”的尝试 。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是贵州省博物馆的馆藏重器 , 由韩琦的两帖法书《信宿帖》与《旬日帖》以及元、清两朝十三段跋文合裱而成 。 所谓“一物一展” , 就是以一件重点文物为中心 , 以一组文物来烘托 , 深入挖掘中心文物的内涵及其背后的故事 , 使之主次分明 , 详略得当 。 该展览正是这一策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
信札的书写者韩琦 , 宋代名臣 , 一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 。 韩琦一生人品高洁、功勋卓著 。 作为北宋政坛的关键人物 , 他与范仲淹、蔡襄、富弼、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兄弟等都有交往 , 与欧阳修更是保持了长达20多年的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 他的传世孤本《信宿帖》便是写给欧阳修的一封书信 , 以感谢欧阳公为其相州的园林作《相州昼锦堂记》一文 。 韩琦所建的昼锦堂是名园 , 欧阳修的《相州昼锦堂记》是名篇 , 韩琦又请当世书法家蔡襄将其丹书于碑石之上 , 即《昼锦堂记碑》 , 其有“三绝碑”之誉 。 故而《信宿帖》是关系到一座名园、一通名碑、一篇名文、几位北宋名人友谊的珍贵文物 。
【|从“一展一书”到“一物一展”】另一帖《旬日帖》漫漶不清 , 被推测为韩琦写给草书大家杜衍的书信 。 元时 , 此二帖流入契丹石抹家族手中 , 后将之赠予韩琦九世裔孙韩诚之 , 并为此设宴雅集 , 引得当世名人泰不华、班惟志等人在帖后题跋 。 明代此二札不见踪迹 。 清初文物北流 , 韩琦二帖现身北京古玩市场 , 为时之鉴定名家高士奇所得 。 之后 , 韩琦二帖连同后世跋语一同被清宫收藏 , 并著录于《石渠宝笈》中 。
《清平乐——〈韩琦楷书信札〉及宋代文人风韵展》 , 以韩琦的这一孤本法书为切入点 , 全面展示有宋一代文人士大夫的雅致生活 。 展览共展出贵州省博物馆所藏文物150余件套 , 包含宋代瓷器、石刻、铜镜 , 以及后世反映宋代文化的名人书画、碑刻拓片、古籍版本等几大类 。 展览分为品人、读帖、赏文三个部分 。 “品人”从立言、立功、立德三个角度来展示韩琦的诗文、功绩和德行 。 “读帖”为展览的中心部分 , 从二帖的内容、流藏、题跋、鉴赏人、鉴藏印信、书法艺术等多角度 , 全方位解读《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 。 “赏文”以欧阳修的《相州昼锦堂记》为中心 , 全面展示宋代文采风流的盛况及其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
2017年起 , 贵州省博物馆开始推行策展人制度 , 并试行“一个展览一本书”计划(简称“一展一书”) 。 2020年起 , 提出“一书一展”计划 , 即先有一本书 , 再围绕该书同步推出相应的展览 , 强调研究先行 。 策展人刘恒的《黄花晚香:〈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研究》一书对韩琦楷书信札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考察 。 展览用博物馆语言对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展示 。
从“一展一书”到“一书一展” , 是博物馆策展理念的深刻变化 。 它让博物馆摆脱了依靠堆砌文物来支撑展览的惯性 , 让文物通过扎实的研究真正“活”起来 。
(作者为贵州省博物馆馆长)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16日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