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新疆塔克拉玛干深处百年蒲昌古城呼吁强力保护


图 新疆塔克拉玛干深处百年蒲昌古城呼吁强力保护

文章插图
中新网库尔勒11月8日电 (采访人员 杨东)“蒲昌古城墙上的弹孔清晰可见,站在城墙上仿佛能够听到‘嗖嗖’的子弹从耳边穿过的声音 。”细心的游客游览了蒲昌古城后这么说 。“有时候还可以捡到耳环、簪子、钱币等 。”
蒲昌城坐落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四团境内 。三十四团地处塔里木河下游、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塔克沙漠的包围之中——一片人造绿洲有效地阻隔着库鲁塔克和塔克拉玛干大漠的合拢 。
据史料记载 , 清光绪16(1890)年 , 清政府在此设立抚辑局,招来居民1400户屯田 。光绪18年 , 天津商民出资修建了蒲昌城 。当时易盛福、俞光达在此屯垦 。清政府消灭了阿古柏匪帮后 , 在此设立了善后局 。
1896年,新疆当局黄桂芳驻扎蒲昌,招募吐鲁番、鲁克沁等地农民在这里定居屯田 。之后又将甘肃青海等地的8000多农民安置在附近 。这一度繁华,成为清政府经营尉犁、若羌、且末一带的政治、军事中心 。
后来,这里土地盐碱化严重,居民大多迁入铁干里克和焉耆一带 。
1917年《新疆游记》的作者民国政府官员谢彬在塔里木河下游考察时,蒲昌城已经“今日所存败瓦颓垣,惟旧游击衙署3间尚完好 。”谢彬没有关于军民居住的记录,由此可以推测 , 蒲昌城大约于1917年之前被废弃 。
蒲昌城城墙采用隔层夹铺红柳枝或芨芨草的方法构筑 , 任凭风吹雨打、黄沙侵袭 , 依然坚固 。曾经外有护城河、内有衙府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英国人斯坦因都先后到此探察、挖掘 。
今年初冬时节,采访人员到此探访 。所见蒲昌城,只剩下四面环围的城墙 。“城”坐西朝东呈长方形,长约一公里,宽约六百米,孤零零地被包围在三十四团的农田中;走近,距离城墙大约50米的平地上,茂密的铃铛刺、芦苇将城墙拦腰遮掩 。正中一个约6米的大豁口,想必这就是当年的城门;城门的特征和威严早已不在,取代它的是坍塌成的斜坡,任人们轻易攀上城墙 。
城墙高约5米,上部宽约3米,可行走轿车;外墙更高出一米多,隔几米有20*30厘米的瞭望孔和50厘米*60厘米的窗形射击孔——远望像八达岭的长城一般;约隔100米就有一座向外突出的城垛,此为哨楼,哨楼三面有射击窗和瞭望孔 。城内,已成为梨园 。什么时候、什么人最早来到这里将其劈为梨园不得而知 。梨树稀稀疏疏,毫无生机,枯死无数 。
三十四团副政委张绍杰告诉采访人员,三十四团为保护古城付出过不少努力,只可惜一没执法权二没经费,眼见古城日渐衰毁,希望媒体多多呼吁,共同努力让这一带不多见的古迹得到保护 。
【图 新疆塔克拉玛干深处百年蒲昌古城呼吁强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