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武则天临终要立无字碑

【为何武则天临终要立无字碑】武则天为何临终要立无字碑?文/姜卫华宋庆龄曾经评价说:“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难看出武则天也是个好妻子 。”风光也好 , 郁闷也罢,过眼都是浮云 。随着身体状况的恶化 , 武则天心情糟糕透了 。百年之后的继承人问题,则成了武则天的一块心病 。公元698年,群臣奏请武则天召流放庐陵的李显回京,等于集体亮出观点 。虽然 , 武则天花了十多年时间来树立女皇的权威,将政治制度涂抹上女性色彩,最后,还是失败了 。尽管在李氏和武氏之间难以取舍,武则天还是不得不向朝野大臣妥协,召李显回京,立为皇嗣 。武则天曾经向大臣提问:“朕常常梦见双陆不胜,做何解释?”在场的狄仁杰和王方庆同时回答说:“双陆不胜是无子的意思 。这是天意在警告陛下!太子是天下的根本 , 根本动摇,天下就危险了 。文皇帝身蹈锋镝,勤劳而有天下,传之子孙 。先帝弥留之际,诏令陛下监国 。陛下登基,君临四海已经有十多年了,现在想立武三思为太子 。姑侄与母子关系 , 哪个更亲?陛下立庐陵王为太子,则千秋万岁之后常享宗庙;立武三思为太子,宗庙中就没有陛下这位姑母了 。”武则天终于感悟了,公元701年九月,她派徐彦伯迎庐陵王李显回长安 。李显到长安后,武则天将他藏匿在帐中,再召见狄仁杰,故意商量立太子的事情 。狄仁杰涕泪俱下,请求迎立李显 。武则天这才将李显召唤出来,说:“还给你太子!”狄仁杰下拜顿首,转悲为喜,又说:“太子虽然回来了,可大家还不知道,人言纷纷,怎么取信他人呢?”于是 , 武则天就安排大礼迎还 。狄仁杰通过母子天性劝说,才使得武则天下定了决心 。继承人确定后,武则天开始为身后政治格局进行安排 。她的设想是武周王朝的政权继续保留,李显作为自己的继承人继承武家的天下 。所以,武则天开始大力营造武李两家的血脉关系,希望通过联姻将两家命运捆绑在一起 。武则天天真地认为自己死后,武氏和李氏能够荣辱与共,武周王朝也就能够千秋万代了 。遗憾的是,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一手提拔的张柬之等人带领武士 , 闯入武则天的房间,手刃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 。武则天喝令乱军回营,张柬之强硬地回答:“高宗皇帝将太子殿下托付给陛下 。现在,太子年纪已长,天意人心都归顺太子 。臣等不忘太宗、高宗皇帝的厚恩,所以,奉太子诛贼,请陛下立即传位太子,上顺天心,下孚民望 。”武则天吃惊地望着乱军环绕之中的李显、李旦,感觉到一阵冷风刺背,这不是逼宫吗?李唐君臣粉墨登场,她只能搬到上阳宫养病 。李唐君臣每十天来看望武则天,就是希望通过武则天的嘴,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何评价武则天的地位?武则天百年之后按什么规格处理?其实,他们早有预案 。凶狠过,也风光过,一切都是浮云 。权力像雾一般从身边飘散,武则天郁闷极了 。万般无奈之下,武则天说:“我最后的要求,就是希望你们在先帝陵前给我也立一块石碑,碑上无字!”《雍州金石记》载:“碑高三丈,厚六尺余,阔几一丈 。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 。”等寥寥数语,而且谬误层出 , 与现碑之形制尺寸及镌刻纹饰极不相符 。至于题咏内容 , 详细的资料记载几乎没有 。无字碑因其“无字”而著称,所以,历代对于后来的刻文题字都未重视 。地方志仅记有“在述圣纪碑之东 。”旧志云“于阗国贡者,向无字 。金元后,往来登眺,有题咏诗篇刊其上” 。无字碑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镌成后高 7.53米,宽2.10米,厚1.49米,总重量约一百吨 。碑额有八龙垂挂 , 碑侧各有《升龙图》一幅 。升龙长4.12米、宽1.19米 。碑座阳面的线刻画为一幅长2.14米、宽0.66米的《狮马图》 。《狮马图》之马屈蹄俯首 , 悠游就食 , 雄狮昂首怒目 , 威严挺立 。无字碑雕刻精细 , 高大雄浑,不失为历代碑中巨制 。无字碑题词共四十二段 , 阳面三十二段,始于北宋,终于明 。明代以后无字碑碑身仆倒 , 直到1957年维修扶正,就再没有人题词了 。近代对于该碑偶而提及,不是“于阗国贡者”,就是“无字的原因”和“为谁而立”,很少涉及碑石题词内容 。至于究竟是因武则天遗言“已之功过,留后人评”故不书字,或因武则天“德高望重,无法可书,留后人评”而成无字碑,至今还是个谜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旧唐书》:“治乱 , 时也,存亡,势也 。使桀、纣在上 , 虽十尧不能治;使尧、舜在上 , 虽十桀不能乱;使懦夫女子乘时得势 , 亦足坐制群生之命,肆行不义之威 。观夫武氏称制之年,英才接轸 , 靡不痛心于家索,扼腕于朝危,竟不能报先帝之恩,卫吾君之子 。俄至无辜被陷 , 引颈就诛 , 天地为笼,去将安所?悲夫!昔掩鼻之谗 , 古称其毒;人彘之酷,世以为冤 。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 。然犹泛延谠议,时礼正人 。初虽牝鸡司晨,终能复子明辟,飞语辩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 。有旨哉,有旨哉!”赞曰:“龙漦易貌,丙殿昌储 。胡为穹昊,生此夔魖?夺攘神器,秽亵皇居 。穷妖白首,降鉴何如 。”《新唐书》:“昔者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其于杀君篡国之主 , 皆不黜绝之 , 岂以其盗而有之者 , 莫大之罪也 , 不没其实,所以著其大恶而不隐欤?自司马迁、班固皆作《高后纪》,吕氏虽非篡汉,而盗执其国政,遂不敢没其实,岂其得圣人之意欤?抑亦偶合于《春秋》之法也 。唐之旧史因之,列武后于本纪,盖其所从来远矣 。夫吉凶之于人,犹影响也,而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于凶者有矣;为恶者未始不及于凶 , 其幸而免者亦时有焉 。而小人之虑,遂以为天道难知,为善未必福,而为恶未必祸也 。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 。至中宗韦氏,则祸不旋踵矣 。然其亲遭母后之难,而躬自蹈之,所谓下愚之不移者欤!”“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 。”沈既济:“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 。”“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 , 当时公卿百辟 , 无不以文章达 , 因循日久,浸已成风 。”崔融:“英才远略 , 鸿业大勋 。雷霆其武 , 日月其文 。洒以甘露,覆之庆云 。制礼作乐,还淳返朴 。宗礼明堂,崇儒太学 。四海慕化,九夷禀朔 。沈璧大河,泥金中岳 。巍乎成功,翕然向风 。”鲁宗道:“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司马光:“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责,寻亦黜之,或加刑诛 , 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 , 政由己出 , 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 。”洪迈:“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 。”赵翼:“女中英主 。”“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 , 而且不必讳也 。”翟蔼:“武氏以一妇人君临天下二十余年 , 是不比於母后之称制者 , 而直自帝自王也,此其智有过人者 。”岑仲勉:“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 。”剪伯赞:“武则天的打击门阀贵族和提拔普通地主做官的政策 , 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因此她的作用是积极的……武则天在巩固封建国家的边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郭沫若:“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宋庆龄:“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难看出武则天也是个好妻子 。”毛泽东:“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 , 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 。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