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深受唐朝影响 , 采用唐朝的政治军事制度;经济上则积极引进中原地区的先进农业技术,社会经济显著发展,同内地贸易岁岁不绝;同时广泛吸收唐文化,派遣大量留学生入唐学习,通过文献可确认的渤海留唐学生李居正、朱承朝、高寿海、解楚明、赵孝明、刘宝俊、乌炤度、乌光赞、高元固等,乌炤度等人还登唐宾贡科 。从诗人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的著名诗篇也可以看出渤海与唐朝的亲密关系和交融状况 。诗中说:“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故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 。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渤海与新罗互为邻国,两国虽然同为大唐东藩,但关系紧张 。大祚荣时期鉴于国力尚弱,曾短暂通好于新罗 , 曾接受新罗“第五品大阿湌”的官爵 。但其后两国在领土、经济、政治等利益上始终冲突,使两国长期处于对立状态 。732年大武艺入侵唐朝,新罗应唐要求进攻渤海南部 , 但无功而还 。后来渤海还曾试图联合日本夹攻新罗 。到渤海末期,又发生新罗和渤海在唐朝面前的“争长”事件 , 新罗文人崔致远作《谢不许北国居上表》 , 自居“槿花乡”,蔑称渤海为“楛矢国” 。与此同时发生了新罗人与渤海人争夺宾贡科名次的事件 。契丹灭渤海时 , 新罗还曾发兵相助 。
唐朝对渤海和新罗分化离间的“以夷制夷”策略是造成两国对立的重要原因之一 。尽管两国一直处于对立状态,但不代表两国完全绝交,《新唐书》明确记载了以南京南海府(今朝鲜北青)为枢纽的“新罗道”的存在,《三国史记》亦记载新罗两次遣使“北国”(即渤海),所以渤罗两国尤其是民间应该还是有往来的 。渤海与日本的关系相当友好 。据记载,渤海国从727年始,一共向日本遣使34次(3次遭遇海难覆没),日本则向渤海遣使13次,直到东丹国时期仍有遣日使臣 。渤海曾开辟了穿梭于日本海的“日本道”,作为渤日两国往来通道 。“日本道”的路线从渤海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珲春)出发,到盐州(今俄罗斯克拉斯基诺)港,横渡日本海,抵达日本门户太宰府(今九州福冈)或其他沿岸港口 。也有从南京南海府的吐号浦出发赴日的 。渤海早期对日往来,是由于与唐朝及周边部族关系紧张,因此想与日本结援,打开孤立的局面 。758年以后渤海与日本又企图联合夹击新罗 。但随着渤海立场变化,这种军事结盟关系也中止了,从762年开始,渤海不再派武臣出使日本,而改以文臣,渤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随之日趋频繁 。在经济上,渤海向日本输出大虫皮(虎皮)、熊皮、豹皮、人参、蜜等土特产,从日本输入彩帛、绫、绵、罗、丝等丝织品 。在文化上 , 两国使臣酬唱诗歌 , 互相输入音乐舞蹈,在汉字文化圈的交流史上书写了灿烂的一页 。值得注意的是,渤海不仅直接与日本交流,还扮演着唐日交流的中介角色 。如渤海国协助日本遣唐使入唐和归国、援助日本留学僧和留学生入唐和归国、转达旅唐日本人的书信和物品、传递唐朝的情报等 。此外渤海国还向日本输入唐朝文物,如将唐朝《长庆宣明历》和梵文《尊圣咒》传到日本 。
但是,渤海与日本的关系中也有不和谐的因素,主要在于两国关系的不对等 。渤海将对日关系视为对等外交,重视度次于对唐朝贡关系,这从渤海入唐使节多为大氏、而遣日使节鲜有大氏这一事实可以看出 。大武艺与日本建交的国书中也有“通使聘邻”、“永敦邻好”等描述平等睦邻关系的语句 。但当时日本的小中华思想却极度膨胀,以“中国”自居,把渤海看作“蕃国”,将渤海来使视为朝贡,两国不能不因此产生矛盾 。从753年开始,日本就要求渤海用藩礼,771年又发生了日本以渤海国书“违例无礼”而拒绝接受的事件,此后的渤日交往中又屡次发生日本以渤海国书“无礼”、“违例”、“不逊”或使团携带商旅为由而退还国书甚至拒绝渤海使臣入京之事 。而渤海则坚持自主平等,维护独立的尊严 。
- 西点军校是什么国最著名的一所军事院校 世界五大著名军校
- 为什么签订广场协议的5个国家只有日本失落了十年,日本历史最新消息
- 华为推出100W充电器399元兼容目前所有的SCP协议
- 管理学年鉴日本首都圈协同发展及对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启示
- 日本军事现在如何能建造洲际导弹吗为什么,日本能防住洲际导弹吗
- 生态互联哪家强用过FindX5跨屏协同功能简直不要太爽
- 年纪大了该不该妥协结婚 婚姻不受年龄的影响
- 北欧军事力量 北欧最强大的国家
- 形容互相不协调的成语
- 跳槽先签协议还是先辞职 小心被公司压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