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五成孩子朋友圈屏蔽父母,是否意味着亲子关系不和谐?( 四 )


对于孩子的选择 , 何小卉也没办法干预 , 只能尝试改变自己、理解孩子 。
“她觉得我只关心她的成绩 , 可能也是我需要反思的地方 。 ”何小卉说 。
#4
“密切关注 , 谨慎介入”
那孩子出现的“屏蔽行为”是否意味着家庭亲子关系不和谐?
对此 , 知名学者教授储殷认为 , 孩子朋友圈屏蔽父母 , 是很常见的现象 , 算不上不和谐 。
“朋友圈屏蔽父母”可能是家庭关系不和谐的某一种结果 , 但它并不能证明家庭关系一定不和谐 , 这是两回事情 。
屏蔽父母 , 是因为孩子现在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 , 也有了自己的一些隐私 , 当然也跟一些父母不恰当地干预孩子生活、牢骚过多有关 。 储殷建议 , 父母对于孩子 , 在青春期以后要保持“高度关注 , 谨慎介入”的态度 , 这样会比较好 。
另外 , 父母在孩子当中还是要有一些自己的关系 , 就是能够避免这种屏蔽 , 这也很重要 。
“其实不是说这届的年轻人更有边界感 , 更有隐私感 , 而是说一个正常的年轻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边界感和隐私感 。 我们这一代父母缺乏的原因可能在于 ,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 , 家庭的空间比较小 , 自己的独立性比较小 , 家庭有可能还是大家庭式的 , 缺乏界限感 。 但是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生活一定会催生出有权力意识和边界意识的年轻人 。 而且现在父母工作的场所和家庭生活的场所和孩子上学的场所 , 往往在物理空间上是比较大的 , 所以它也催生了这种独立的意识 ,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 。 ”储殷说 。
父母想看孩子的朋友圈很正常 , 但是“看”和“介入”不同 。
控制住家长自身冲动的控制感和尊重孩子 , 是一个技术问题 , 所以 , 想看孩子的朋友圈没有任何问题 , 问题是看见了孩子的朋友圈应该怎么样?这就跟孩子的日记放在这里 , 家长要很大的程度克制自己 , 才能让自己不去翻 , 是同样的情况 。
其实 , 这也和青春期的儿童心理发展有关 。 z所以 , 这段时期 , 孩子的主体意识、个人自我意识会明显增强 , 更加重视对自我空间的保护;同时 , 他们的自我认知还在多层面探索和实验中 , 但父母对于他们所要扮演的角色已经有所规定和期待 , 于是二者的之间会经常构成巨大的冲突与碰撞 , 所以“朋友圈屏蔽父母”也是其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之一 。
“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 , 家长需要转换一下自我角色与定位 , 从‘亲密的照顾者’变成‘远远的守护者’ , 跟孩子的距离拉开一些 , 这并不代表放手不管 , 而是在坚持安全与教育底线的前提下 , 给予孩子更多自我表达的空间 ,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 提供稳定的陪伴与支持 , 同时再多一些耐心 。 ”李瑞楠说 。
储殷建议 , 进入青春期以后 , 父母要改变方式 , 至少家里有一个人要跟孩子是朋友 。 红脸白脸一定要分清楚 , 有一个人要管教 , 但两个人不能总是一条心 。 青春期以前呢 , 父母管教孩子往往要一条心 , 免得被孩子分化瓦解 , 趁虚而入 。
但是青春期以后 , 一定要有分工 , 要有一个人 , 跟孩子不怎么讲学习 , 主要讲情感 , 讲社交 , 有一个人要跟孩子成为朋友 。
“亲子沟通有问题 , 不是难题 , 很多时候解决亲子沟通的问题所付出的代价往往更大 , 所以我们一直这么讲 , 我反复强调那句话叫‘密切关注 , 谨慎介入’ 。 父母可以跟孩子先约定好红线是哪些东西 , 然后在此之外 , 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自由 。 ”
储殷表示:孩子进入十一二岁以后 , 有几项东西一定要有独立的空间 。 独立的时间 , 独立的责任 , 独立的权利 , 独立的经济基础(就是有自己的零用钱) , 有自己的房间或者橱柜 。 然后对家庭事务的参与(即有决策权) , 在除了跟父母约定的重大事项以外 , 自己对自己充分的自我管理 。 这都是其实是一个从10岁左右开始的过程 , 到13岁青春期比较明显的时候 , 如果这三年过渡的比较好 , 其实没有这些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