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小隋说画丨受争议的美术评论家

美术作品评论是评论家对绘画作品的品评鉴赏 。 观者借以了解创作者的艺术面貌及特点 。 全面客观的艺术评论不仅要阐述画作中的优长 , 还要点出作品中的不足 。 当代画坛上这种有褒有贬的评论不多 , 主要存在两种风格:一是赞誉式评论 。 解读作品优点 , 予以肯定认可;二是批评式评论 。 发现作品缺点 , 予以怀疑否定 。 其中 , 前者文章数量最多;后者文章数量很少 。 但基于两种评论所产生的传播、关注效应 , 很多人质疑那些赞誉式评论的价值 , 进而出现了争议评论家的现象 。 其实 , 这种现象背后是美术评论家的无奈之举 。
美术评论是单纯的专业性工作 , 同时又带有复杂的社会属性 。 评论是对创作者绘画作品的技巧、师承、创新、思想等方面进行的专业性分析 。 知名评论家与知名书画家所具有的特性是一致的 。 书画家名气大 , 作品市场价值高;美术评论家名气大 , 文章影响力大 。 评论家名气源于深厚的学识修养 , 表现在对于绘画作品具有良好的艺术鉴赏、文字写作能力 。 这种能力获得是在一定时间周期中形成的 , 受益于学习天赋、工作平台以及师友引导等不同因素 。 评论家与书画家都是在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 这也使得美术评论带有鲜明社会交际的属性特点 。 美术评论的社会属性会直接反映到文章之中 , 通过不同的文章内容 , 间接反映出评论者的艺术修养和工作状态 。 因此 , 评论者身份、生活、交友圈子、所处位置的不同 , 便会有不同的评论指向和内容角度 , 诸如常见的赞誉式评论和批评式评论现象 。
赞誉式评论初衷一般是积极的、正面的 , 多产生于评论家对身边师友的点评 。 这是评论者与创作者基于相互熟悉、欣赏、信任中产生的 。 文章内容既有作品因素 , 也有人之常情的情义因素 。 它无目的性 , 无利益瓜葛 , 带有自发性、自愿性的特点 。 大量赞誉式文章还出自于职业美术评论家之手 , 这是纯市场化的行为 。 评论家在得到创作者的认可后 , 根据创作者需求完成文章写作 。 赞誉式文章虽具有很强的主动性 , 还要考虑创作者的情感意愿需求 。 通常来讲 , 创作者想通过高水准的评论对作品及自身起到积极的推广、提升效果 , 而不会去让评论家对作品进行褒贬式 , 甚至批评式的点评 。 因为 , 这种批评类型的文章 , 从朋友来角度讲 , 可能会伤及友情 。 从市场角度来讲 , 必定会失却与同行竞争的机会 。 与之相反 , 批评式评论的初衷虽然不一 , 但最大的受益者是评论者本身 。 此类型文章可快速提升评论者在业界的知名度 。 他与所评论对象的关系是不熟悉甚至是陌生的 。 文章借助作品中的缺点 , 进行言语犀利的批评式分析 , 阐述很多评论家不愿说或不想说的内容 , 以达到吸引公众眼球的目的 。 此类型文章借助媒体传播渠道 , 能够得到快速传播转载 。 而且被批评对象名气越大 , 文章产生的效果就越大 , 评论者受到业界的关注越大 。 可见 , 赞誉式文章多产生于相熟的师友关系之内;批评式文章多来自于相熟的师友关系之外 。
这种现象的产生反映了艺术创作和美术评论的行业特点 。 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艺术品 , 也没有绝对完美的文章内容 。 任何形式的艺术总会存在不同的优点与缺点 , 水准再高的评论家也会有性情、喜好、处境、审美的差异 。 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必然形成不同观点的内容 。
其实 , 对于美术评论家来讲 , 无论是赞誉式还是批评式的文章 , 内容质量是最重要的 。 只要所表达的观点具有专业性和独家性 , 能够对作品负责、对读者负责 , 都会有其积极意义 。 比如赞誉式文章如能减少千篇一律的“套路式”评论 , 真正贴近人物和作品 , 写出角度独特、观点新颖的内容 , 必然会得到大家的认可;批评式文章如能避免“一刀切”、“论断式”的评论 , 能够有褒有贬提出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 , 相信也会被创作者接受吸收 。 归根结底 , 美术作品评论的最终目的是为创作者服务 , 为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