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两岸是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形式 , 顾名思义 , 整幅画分为三部分 。 山下两部分用江水隔开 , 模拟自然山水的纵深感觉 。 由此 , 这种构图模式又叫三段式山水 。 略微带有透视感觉的构图 , 可以表现出江山无尽的壮美风情 , 也可以表现出视野开阔一览无余的畅快洒脱 。 元代画家倪瓒特别喜欢用这种构图模式 , 在他笔下一江两岸展现出空旷寂寥的美感 , 疏旷高洁 , 纤尘不染 。
当一种构图成为定式以后 , 意味着没有新鲜感可言 。 有追求的画家 , 不屑于重复前辈风格 。 于是 , 有些聪明的画家开始考虑在经典之上进行变化 , 彰显个人风采 。 这幅《宝砚斋图》是董其昌中后期作品 , 可以通过这幅画看看他如何画出新意 。
本文图片
董其昌 宝砚斋图
中景一片空白 , 代表水流 。 这种抽象的手法 , 本身就充满想象力与浪漫情怀 。 董其昌抓住这一特征 , 妙用枯笔淡墨 , 赋予作品萧散超逸的气质 。 通过笔墨技巧上的改良 , 一江两岸的山水多了空寂淡雅之美 。 单纯的寂寞孤独 , 容易有割裂感 。 董其昌的画作避免了这个问题 , 同样是逸笔草草 , 他除了聊以自娱 , 还会考虑欣赏者的感受 。
董其昌很重视细节 , 画中有几棵古树 , 依稀可以分辨出是松树、柏树、槐树、榆树 , 树干直挺 , 枝叶交错 。 在近景坡岸处画这么多树 , 为了表现萧疏之气 。 评判一幅画的好坏 , 除了要看笔墨 , 还要看意境 。 通过画中古树 , 让人联想到君子之风 。
本文图片
董其昌 宝砚斋图 局部
董其昌喜欢用枯笔淡墨皴染 , 让岩石具有丰富的肌理效果 。 细节的真实 , 保证了作品的真实性 , 让整幅画有一种饱满的感觉 。 疏旷 , 饱满 , 看似两个无法统一的极端 , 在董其昌的画中有了奇妙交集 。 一江两岸 , 不再单纯表现孤独 , 还能表现淡雅脱俗 。
构图有多么重要 , 谁都了解 。 古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色 , 总结出多种构图模式 , 其核心都是要有起承转合 。 在董其昌的画中 , 他把重点放到了“合” , 让作品具有多元化美感 。 平稳不缺变化 , 轻柔不失洒脱 , 淡远而又萧散 , 把自然美景拉近展现 。
本文图片
董其昌 宝砚斋图 局部
董其昌画远景山石的时候 , 学习五代董源的风格 , 用笔十分潇洒 。 笔法上的特性融合构图上的简逸 , 让人看到了董其昌内心的文人情怀 。 他身处红尘 , 受儒家思想、禅学的影响 , 渴望无欲无求 。 他把自己的理想画到山水中 , 让山水成为他精神世界的载体 。
三段式 , 不仅仅是远、中、近三个层次 , 还包括层次的递进与过渡 。 看了董其昌的作品就明白 , 借用经典构图 , 强调个人特征就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 这不是取巧 , 而是在传统中挖掘新意 。 构图无法和笔墨割裂探讨 , 构图无法和情怀撇得一干二净 , 构图美 , 才能让作品“立得住” 。
本文图片
董其昌 宝砚斋图 局部
【|一江两岸,三段式山水,看看董其昌如何画出新意】董其昌很传统 , 他很爱思考 。 看作品就知道 , 他还是一位美学专家 , 他总是在挖掘美的本质 , 希望在绘画领域竖起一座新的丰碑 。
- 台北|两岸关系低迷这场交流活动仍在台北热闹登场,秦慧珠:不容易
- 全球疫情|两岸关系低迷这场交流活动仍在台北热闹登场,秦慧珠:不容易
- 野心家|江湖上的野心家,为何执着于统一江湖?
- |【共饮一江水】你学的葫芦丝教程就是他编的
- 碑林|西安碑林海峡两岸临书展开幕
- 碑林|西安碑林海峡两岸临书展开幕 121件优秀作品展出
- 书展|西安碑林海峡两岸临书展开幕
- 古代|西安碑林海峡两岸临书展开幕
- 炎黄子孙|海峡两岸清明共祭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
- 观山水|国画唱“活”了!两岸歌手穿越600年沉浸式合璧《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