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刘亮程:将一个地方的历史变成个人的心灵往事( 四 )


【主持人】在《本巴》里 , 赫兰们用游戏取代了沉重的生活 。 我记得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 , 艺术本质上是自由的游戏 。 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刘亮程:文学是现实世界对面的一个存在 。 当你觉得这个现实世界太真实 , 太坚硬 , 太让你失望 , 让你心灰意冷 , 那么你只要打开一本书 , 就会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 。 这个文学世界中 , 有我们现实世界的所有的情感模式 , 有所有的你能想到的或想不到的古今中外的故事 。 当你在读一部作品的时候 , 你和这部作品的关系就在于 , 你从文学中读到的是自己的感动 , 你流的是自己的眼泪 , 书中人物也是你 。 当你读到最动心处时 , 那个书中世界就是你的世界 。 你在其中叹息 , 你在其中开心微笑 , 你在其中痛苦 , 在其中流泪 , 在其中多了许多希望 , 也多了诸多的失望和不如意 。 这就是文学跟我们的关系 。
它不占这个世界的多少地方 , 就是一本书 , 平常摆在你家的书架上 , 看似就像一个摆件 。 但是一旦你有闲暇打开它的时候 , 你就打开了一个无穷奇妙的世界 。 那个书中有我们的精神家园 。
【主持人】本巴东归的故事 , 是《本巴》单行本里额外添加的一章 。 其实《本巴》所涉及的真实历史也充满血腥和屠戮 , 是十分沉重的 , 但小说里却使用了举重若轻的笔法 , 用游戏、梦境、停顿的时间解构了历史 , 用一种很灵性和诗意的方式去解释衰老、死亡、战争和人间的苦难 。 能否谈谈您自己的历史观?您觉得文学应该怎么样去呈现历史和人生?
刘亮程:这个问题提到了《本巴》的轻与重 。 其实一部小说如何去写是作家的策略 。 我的上一部小说《捎话》写一千年前发生在西域大地上两国的信仰之战 , 极其残忍 。 书里写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 《本巴》其实也写到了土尔扈特东归这段历史 , 12个英雄一个一个赴死的情节不是游戏 。 我用史诗的方式呈现了每一个英雄赴死的过程 , 这一块是重的 。 它平衡了整个小说游戏的“轻” 。 我的《捎话》和《本巴》这两部小说的发生地都在新疆 , 在我的生活之地 。 那些历史中的、史诗中的地名今天都还在 , 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等等 , 这些伟大的地名也穿越了整个历史 。 《江格尔》史诗的开头就是这样写的:“当阿尔泰山还是小土丘时 , 江格尔诞生了 。 ”
《本巴》这本小说也是借用了江格尔史诗的开头 。 我生活的地方在天山和阿尔泰山的中间 , 能望到西边遥远的地平线 , 也能通过历史了解到发生在这块广袤区域的故事 。 其实 , 所有的历史事件可能都没有过去 。 我曾经说过 , 历史是不会过去的 。 我们今天所在的生活可能正是历史中某个事件的结果 。 比如《捎话》写一千年前的信仰之战 , 因为有了那场战争的结局 , 才有了现在我们这个区的人的信仰 。 它是一场决定人们日后心灵的战争 。 两种信仰靠战争对决 。 我把故事安排在那样一个时间点 , 就是为了看到 , 在面临信仰和心灵的抉择时 , 人的身体会怎样反应 。
《捎话》中 , 许许多多的躯体选择了为信仰而捐躯 , 许许多多的生命改变信仰了活了下来 。 我在那本书中写了许多割裂的生命 。 那么多那么多割裂的东西 , 为什么会出现在小说里?因为这是我对这块区域历史的真实感受 。 我们一直在感受这块土地上的割裂 , 但是一直也在以文学的形式去弥合它 。 所以文学对历史的理解代表了一个作家活在此时此刻对历史的真实感受 。 不管历史过去多远 , 历史中的那些疼痛 , 我们都会感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