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拯救大兵瑞恩》:无条件服从命令的背后,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

个体|《拯救大兵瑞恩》:无条件服从命令的背后,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
文章图片

这部影片被广大影迷赞誉为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争片之一
虽然是22年前的影片 , 但是一直到今天在豆瓣依然有着9分的高分 , 其魅力可见一斑 , 今天我尝试从“电影的叙事结构、独特的拍摄手法、影片的主题”来解读一下这部影片的魅力 。
01、叙事结构:采用以叙事动力为核心的电影叙事结构 , 并围绕寻找瑞恩这一叙事动力 , 促进故事情节发展和主题的彰显
①以叙事动力为核心 , 勾起观众好奇心
所谓叙事动力就是指能够推动电影情节的发展 , 展现人物命运变化的条件 。
他既可以指一个人 , 也可以指一个物 , 还可以指个体的主观意愿 。 在一部影片中 , 这几种叙事动力通常是同时存在、并行交织的 。
这不禁让观众心中疑窦顿生:
个体|《拯救大兵瑞恩》:无条件服从命令的背后,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
文章图片

老年瑞恩
这位老人是谁?
墓的主人是谁?
他们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
老人的情绪为什么如此激动?
这一系列的疑问 , 一下子就勾起了观众的好奇心 , 让人有迫切想要看下去的欲望 。
导演斯皮博尔格在一开始就将寻找瑞恩这一叙事动力开门见山的亮了出来 。
总的来说 , 正是因为整部影片清晰而凝练的叙事动力 , 使得影片具有鲜明的起承转合与完整性

导演将小分队在寻找瑞恩的途中会遭遇怎样的困难 , 瑞恩能否活着回家 , 士兵们在这场任务中会付出怎样的代价等诸多问题通通抛给了观众 , 使得观众对于整个故事的发展和结果充满了期待 。
个体|《拯救大兵瑞恩》:无条件服从命令的背后,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
文章图片

《拯救大兵瑞恩》海报
②采用传统线性叙事模式 , 使观众对结果充满期待
整部影片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 , 将以回忆的方式将影片的叙事动力与观众的期待和情感走向紧密结合 , 使观众对于整个故事的发展与结果充满了期待 。
影片的整个故事分为三段呈现出来 , 开头与结尾都是老人的现在 , 中间部分采用了倒叙的方式 , 将将米勒一行人路上的发生的事情按照前进的路程逐步讲述 , 表达了此次拯救瑞恩行动的危险与艰难 。
在影片的叙述过程中 , 小分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 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 面对成员一个个倒下 , 分队成员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 。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困难与矛盾的出现 , 才能让观众明白瑞恩的“获救”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
个体|《拯救大兵瑞恩》:无条件服从命令的背后,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
文章图片

剧照
寻找瑞恩途中的惊险:
遇到被德军切断的小分队 , 冒险冲过德军的防锁
遇到了一个法国家庭 , 与之发生口角 , 卡帕佐被德军击毙;
与一支德军小分队交火 , 遇到了同名的瑞恩 , 空欢喜一场;
得到了瑞恩的消息 , 鼓起希望重新上路;
遇到德军机枪堡垒 , 端还是不端 , 小分队发生分歧;
成功端掉德军机枪堡垒 , 队医牺牲;
对于如何处置战俘 , 是否继续执行任务 , 矛盾进一步升级 , 差点儿发生兵变;
历经千辛万苦 , 终于找到瑞恩 , 可是瑞恩却拒绝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