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在贵州省天柱县渡马镇岩门村的家祠里 , 田野上 , 草坪头 , 一群少年 , 举步如和风拂柳 , 启齿似燕语呢喃 , 排练侗戏剧目 。 濒临失传的侗家戏韵在古老的岩门侗寨再次芬芳绽放 。
侗戏传承 从娃娃抓起
“唱得好 , 演得像 , 有范儿” 。 时值春季 , 侗戏《穆柯寨招亲》在岩门村中的草坪里由一伙少年排练演绎 , 受到围观的村民一致好评 。
本文图片
《穆柯寨招亲》是岩门村一群平均年龄才十一岁的孩子刻苦排练出来的剧目 。 孩子们化妆、着装 , 历时2个小时演出结束 , 小演员们眼神专注 , 动作干脆利落 , 让观众沉浸到了精彩的剧情当中 。
孩子们完整的演出 , 得益于73岁退休教师、侗戏非遗传承人杨秀举的精心执教 。
本文图片
天柱侗戏始于明末清初 , 是当地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逐渐发展形成的艺术形式 , 从京剧演化而来 , 以地方侗话唱念历史故事 , 经过几百年沉淀 , 汉戏演变成了现在富有侗族生活气息的“侗戏” , 剧本有《大破天门阵》《穆柯寨招亲》等百余个 。 二十世纪90年代 , 在渡马一带甚为流行 。
本文图片
20世纪90年代 , 杨秀举怎么也想不到 , 流传了300年的侗戏怎么就失宠了 。 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经商 , 岩门田间地头的戏腔变得越来越少 。
“太可惜了啊 , 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丢 , 这戏断也不能断在我手上啊!”
本文图片
2011年 , 杨秀举从岩门小学开头 , 把地方课安排成侗戏课 。 从此 , 岩门寨子里咿咿呀呀的唱戏声从山间田里转到了岩门小学的操场上 。
2012年 , 渡马镇中学的校长听说杨秀举的侗戏班进县城参加春节联欢演出大获成功 , 到杨秀举家“三顾茅庐” , 杨秀举思忖再三 , 不顾自己身体有恙 , 每天骑单车四十分钟 , 到中学开了一个侗戏中学班 。
本文图片
后来 , 中学布局调整并进了县城 , 岩门村小合并到了镇中心小学 , 他又到镇中心小学开了个侗戏班 。
“现在热闹啊 。 ”他说 , “现在我在小学班有80多人 , 加上在寨上的老年班和妇女班差不多百把号人了!”
本文图片
开班的日子里 , 杨秀举利用节假日 , 指导孩子练功、排戏 。 在戏曲表演、唱腔、动作等各方面对孩子进行提升训练 。 孩子们在杨秀举的指导下 , 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同一个动作 , 反反复复对着镜子练习眼神 , 力求到位、神似 。
孩子们虽然排戏很累很苦 , 但对侗戏充满热爱 。 在练习侗戏过程中 , 侗戏零基础的孩子们一个个开始变得有板有眼起来 , 那唱腔 , 那动作 , 都有了神韵 , 给老师们带来了许多感动与惊喜 。
本文图片
侗戏的种子播撒到了孩子们的心里 , 等待春华秋实的到来 。
- 贵州茅台|创业机遇从何而来?
- 民族|【解码贵州·读懂中国】贵州苗绣:艺术的瑰宝 身上的图腾 无字的史书
- 潘雪|贵州苗族女孩制作“非遗版星空”帮王亚平女儿“摘星”
- |贵州台江:苗族同胞开展特色活动庆苗族姊妹节
- |72岁画家,“笔耕”52年记录贵州发展变化
- 云雾|贵州纳雍:春雨后现云海奇观 云雾翻滚“仙气”十足
- 青少年|第八届“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展示活动贵州展示区,全面启动报名
- 招聘|除了一些招聘正在报名外,近期贵州地区有四个招聘考试延期进行
- 宣传|贵州花溪:布依族山歌唱响“治风”之声
- |贵州丹寨:蜡染非遗文创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