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一秒钟:我对这部“华语年度最佳”有话要说( 四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每两月才能放映一次的“电影”与主角在面馆里囫囵咽下的“那碗面” , 本质上又有何不同?
在我看来 , 答案不言而喻——“电影”只是“欲望”的延伸和投射 。
真相是 , 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都匮乏到愿意接受一切滋养 , 所以才如饥似渴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 包括电影 。
他们的“热爱” , 建立在无从抉择的基础之上 。
时代|一秒钟:我对这部“华语年度最佳”有话要说
文章图片

导演的爱 , 是真的 。
群众的狂热 , 也如假包换 。
只不过 , 私人表达一旦跨进公共领域 , 势必会被赋予时代性与公共性 。
时代|一秒钟:我对这部“华语年度最佳”有话要说
文章图片

最后 , 是那些值得咀嚼的隐喻 。
“这盒片子怎么脱离集体了?”
全片的台词不多 , 个人认为这是最能引起我深思的一句 。
“这盒片子”既指向胶片 , 也指向从命运乱流中短暂挣脱的个体 , 即从劳改农场逃离的张九声 。
时代|一秒钟:我对这部“华语年度最佳”有话要说
文章图片

什么意思?
以宏观叙事为参照系 , 《一秒钟》实际是部微观的个人史 。
它讲述的 , 仅仅是时代背景下荒诞悲凉的小人物故事 。
正如电影中 , 在“截取”动作发生之前 , 张九声的女儿只是新闻简报里不值一提的一秒 。
“截取”动作完成以后 , 这一秒钟便成了个体最后的闪光与复现 。
时代|一秒钟:我对这部“华语年度最佳”有话要说
文章图片

遗憾的是 , 正如那一秒的胶片早已被风沙掩埋 ,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亦不过是那张包裹胶片的报纸 。
相比起《活着》《秋菊打官司》 , 《一秒钟》的时代笔触浓烈却无力度 。
它的唯一意义 , 就是挖掘出那“一秒钟” , 即使挖掘过程是如此冗长、波澜平平 。
又或许是由于心照不宣的删减和“技术原因” , 张九声对于“一秒钟”的执着 , 顿时显得不够悲壮 。
抽离所谓的时代叙事、命若琴弦的荒诞感、个人与时代碰撞的悲剧感、历史的颗粒感之后 , 全片并没有让我真正感动的时刻 。
换言之 , 它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 。
时代|一秒钟:我对这部“华语年度最佳”有话要说
文章图片

张九声的女儿早已意外身亡 , 这条关键信息被抹去
仔细想想 , 电影从未真正接近某个人物 , 他们只是“时代符号”的变体——
范电影是见风使舵、权力在握便膨胀的投机者;
张九声是误入歧途的改造者;
刘闺女是被新时代拯救的无辜少女 。
他们的喜怒哀乐看似离观众很近 , 却几乎没有更真切的代入感与情感层面的勾连 。
时代|一秒钟:我对这部“华语年度最佳”有话要说
文章图片

连带的 , 张译和刘浩存的表演也显得“虚伪” 。
毫无疑问 , 他们的脸属于那个时代 , 脏兮兮、汗涔涔 , 常常看不清本来面目 。
可他们的眼神却如此干净 , 缺少一种盲目和恐惧——
那是朝不保夕、随时会被挤到悬崖边缘的 , 对未知的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