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外圆内方是什么意思 做人的处世之道是什么( 三 )




2、人在有中庸智慧时,心态是最好的 。心态好就有平稳的情绪,有了平稳的情绪,才能在应对纷至沓来的万事中减少昏聩的概率 。


3、人在有中庸智慧时,做出的决策是最佳的 。


4、人到了两难境地,这样不对,那样又不行,才会动脑筋,才会不断地增长智慧 。运用中庸智慧 , 会兼顾两面,对两面都会认真思考 , 最后能做到面面俱到,做出此时此刻合理的决策 。






接下来我们看看中庸智慧的三个特点:


1、中庸智慧的"中"非常重要 , 因为它不偏不倚 , 不走极端 。但只有"中"是远远不够的 , 因为没有"适" , "中"就没有了意义 。我们知道 ,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东西 , 只有最合适的东西 。所以说"中"的目的也是为了"适" 。概括成一句话,"适中"就是中庸智慧 。






2、中庸智慧就是普通人常用之道 。儒家思想有一个特点,就是所提倡的伦理道德是面向大众的,都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 。因为社会上圣人和恶人毕竟是少数,大多还是普通人 。如果用"高标准"来要求人,就成了"唱高调","唱高调"必然走极端,走极端,就违反了中庸智慧的法则 。例如,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夏问什么是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 。"孔子的意思是说对父母做到真诚、和颜悦色是比较难的,并不是说老人有事,替老人做了 , 就是孝 。我们看儒家对人们的要求只要你想做,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






3、可,是中庸的原则 。这里我们强调中庸智慧第一做事情应该,第二是能够 。孔子之所以提倡常人之道,就是为了"可行" 。也就是"非不能为高言也",只因为"非人能共行",所以孔子"不言之矣" 。由此可见,儒家思想是介于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并在两者之间不走极端,注重可行性 。






接下来我们谈谈中庸智慧的一个核心智慧点,命运好的人都不仅掌握,而且都运用自如,这个智慧点就是孔子三个最高境界中之一:做事的最高境界:"权" 。






我们知道,孔子有三个最高境界,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治学的最高境界是:"乐",做事的最高境界是:"权" 。






什么是权?先看?论语?子罕?里孔子的一段话,从中可以找到答案:


可以共学,未可与适道 。可以适道,未可与立 。可与立,未可与权 。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可以与同学一起学习,但未必走同一条道路 。也就是未必是同道中人 。如果"适道",也就是说即便是同道中人,为一共同目标奋斗,也"未可与立",意思是说也未必坚持到底 。这里的"立"可以解释成:有成就,能坚持,有原则 。如果能坚持,就是说"可与立",也未必能"权" 。这里"权"的意思就是"权变",灵活运用 。我们看中庸智慧的核心点找到了,就是"权",或者说"权变" 。正因为"权变",构成了中庸的阴阳智慧 。我们看,"经"是不变的,"权"是灵活多变的 。最后达到一阴一阳之平衡 。因此可以说"有经有权"才是中庸,也就是说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






谈完了"权",我们再谈一个中庸智慧点:和 。


毋庸置疑,"和"是中国文化重要的概念之一 。孔子一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就从"和"的角度表达了中庸智慧 。






西周时期有一个思想家史伯说过这样一句话:"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意思是说"和"就能产生新的生命,"同"就难以为继,没有前途 。如果以婚姻为例,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男女异性结合,才能孕育生命,同性两男或两女显然不能生育 。近亲繁殖往往孩子有问题,远亲繁殖往往孩子优秀,因为远亲就是"和" 。而近亲里面就有了"同"的成分 。我们看中庸智慧里"中"很重要,它反对走极端 。但阴阳的另一面"和"同样重要 。因为"和"反对无差异 。所以可以这样说 , 不片面就是"中",不单一就是"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