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人家门口的“精神粮仓”

《南方》杂志全媒体采访人员|影子
农家书屋正成为广东农人家门口的“精神粮仓”、乡村的“文化地标”、小型乡村文化活动的主场地
|农人家门口的“精神粮仓”
本文图片

“带着孙子一起到农家书屋看书去!”“离家近 , 舒服又方便 。 ”“绘本专区的书特别喜欢 。 ”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帝田村的农家书屋里 , 一位阿姨带着小孙子在书屋浏览图书 。
随着全民阅读服务网越织越密 , 一座座农家书屋在南粤大地建起来了 。 书屋内图书摆放整齐 , 书桌洁净如新 , 农民群众喜欢看、读得懂、用得上的优秀出版物越来越多地被补充配送到农家书屋 , 乡村的书香味日益浓厚 。
农家书屋正成为广东农人家门口的“精神粮仓”、乡村的“文化地标”、小型乡村文化活动的主场地 。
打造乡村“文化地标”
日前 , 《南方》杂志采访人员走进位于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帝田村的农家书屋 , 书屋管理员正在对刚送到的新书分类、上架 。 乡村书架上的新书不仅丰富了大伙的精神文化生活 , 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 , 还向村民传递着致富信息 , 引得村里老少对农家书屋连连称赞 。
“村民们很喜欢来这里看书 。 ”书屋管理员告诉《南方》杂志采访人员 。
帝田村以农业为主 , 城市化发展水平低 , 是城乡公共服务延伸的末梢 。 2013年村里响应推进文化建设的号召 , 腾出100多平方米的厂房建设农家书屋 。 同年 , 书屋初步建成 。 2015年初 , 村里与广州市从化区图书馆合作 , 建立帝田村分馆 , 在从化区图书馆的帮助下 , 完成了分馆图书的入册、登记编号 , 更新了部分书籍 , 并与区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 。
从化区图书馆集中为附近小学的师生办理了借书证 , 并连续几年在该村举办“挑战21天阅读”活动 。
随着农家书屋管理的逐步规范化以及阅读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 进馆阅读人数不断增加 , 外借书籍册次也逐步增多 。 为了进一步调动村民的阅读积极性 , 2015年村委会和村关工小组因地制宜 , 在村中开展“读一本好书”“三爱”等主题征文比赛活动 , 收到投稿60多篇 , 评选出前三名予以奖励 , 并在村里张榜表扬 。
《南方》杂志采访人员在帝田村农家书屋里见到 , 图书储藏量充实 , 图书种类并不局限于农业实用技术方面的科技类图书 , 还有很多读者喜闻乐见的社科综合类、文化历史类、文学类读物以及儿童读物 。
“帝田村位置偏僻 , 道路交通不便 , 村里基础设施差 。 现在是今非昔比了!”农家书屋里 , 热心的村民接受《南方》杂志采访人员采访时感慨说 。
随着乡村书架和农家书屋的不断提档升级 , 针对群众阅读方式的改变 , 农家书屋因地制宜 , 开展数字农家书屋建设 , 利用基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 通过资源共享、提供联网服务和数字资源等方式建设数字农家书屋 , 推动农家书屋和基层图书馆互联互通 ,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农家书屋公共阅读服务共建共享 , 增加数字化阅读产品和服务供给 。
帝田村农家书屋是全省农家书屋建设的鲜活写照 。 截至目前 , 全省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即提供数字阅读服务或智能化管理的农家书屋数量有5403家 , 主要通过增加“数字化”元素 , 与“智慧社区”共建共享 , 提供24小时借阅服务;积极推广多种类“有声图书馆” 。
一座座农家书屋 , 不断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的阅读需求 , 正逐步成为乡村的文化“新地标” 。
“农家书屋+”点亮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