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一代独生子女 , 我这一代人的成长的历程当中 , 总体来说还是一帆风顺的 。 个人命运跟国家发展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 享受了很多的时代红利 。 我们这一代人总是觉得国家是太太平平的 , 总是觉得一天比一天更好 , 但也确实没有想到过上海会遇到这样的困难 。 我相信这对所有的上海居民都是一个比较大的震撼 。
口述 | 蔡 骏
采访人员 | 刘朝晖
感谢各地朋友关心 , 从4月份封控以来 , 我尚且安好 , 社区送过物资 , 团购的渠道也是比较畅通 , 粮米基本上没有断过 。 小区有阳性 , 但也不是很多 , 幸未扩散 。
封控对于我自己的生活来说 , 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 , 我的作息习惯 , 也和平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 除了不出门以外 。 依然是早上起来 , 关心关心新闻事件 , 浏览微博、知乎等一些社交媒体上的信息 , 下午要么是写作 , 要么是阅读 , 要么是看一些片子 。 我比较随性 , 不会把一切安排得太固定 。
前两天吃了鱼 , 还趁做核酸的机会去喂了小区里的流浪猫 。 人有食 , 猫亦有粮 。 甚好 。
本文图片
我没有写日记的习惯 , 不过这段时间 , 我开始写日记 。
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日记 , 不过是每天所见所闻 , 心中触发的各种感想 。 平时脑海里有一些一刹那掠过的思绪和灵感 , 我也会记录下来 。
当时我以为封控也就可能几天的时间 , 但是后来就发现时间可能越来越长 。 这些天 , 听到了很多 , 也看到了很多 , 很多市民遇到了各种困难 , 虽然说我自己没有遇到 , 但是也能够感受到他们这样的困难和情绪 。
这些困难和情绪是沉重的 , 我也有很多的想法和一些思考 , 觉得可以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 。 牵丝攀藤 , 千言万语 , 有点屏不牢 。 所以我要写一下 , 记录下这段不普通的日子 。
25年前的4月11日 , 王小波在北京突发心脏病去世 。 他的《黄金时代》里有这样一段话:“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 , 我有好多奢望 。 我想爱 , 想吃……” 这也是封控区里蛮多人的想法 。 只是“后来我才知道 , 生活就是个缓慢受槌的过程 , 人一天天老下去 , 奢望也一天天消失 , 最后变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样” 。
民间确有疾苦 , 有染疫未动者 , 有方舱困顿者 , 有不得就医者 , 有核酸混乱者 , 有断炊者 , 有丧乱者 。 相比较别人的疾苦 , 我觉得我所经受的封控 , 也不算什么事情了 。
在这座大城 , 日日难熬的不少 。 我是运道好的 , 人应知足 。
我在去年完成了一部悬疑犯罪长篇小说 , 尚未出版 , 暂时定名为《一千万人的密室》 。 其中有这样的话:封城时期 , 在两千五百万人的密室 , 每个人都成为琥珀里的蜜蜂 , 又被隔离成两千五百万个蜂巢……
这不是我的预言 , 从前年武汉的新冠疫情开始 , 到后面其他地方的疫情当中 , 这样的场面其实是可以想象的 。 在新冠以前 , 这些场面在很多文学作品当中其实都有过表达 , 比如加缪的《鼠疫》中描写的瘟疫下人的生活 。 这是一种人类普遍的表达 , 不仅是我们当下 , 还有历史 , 也不仅是中国 , 全世界范围内遇到这样的事情 , 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普遍性的反应 。
前几天想起了读小学的时候 , 看过的一部新加坡电视剧《人在旅途》 , 那时家里电视机还是黑白的 。 至今仍然记得那首电视剧主题歌的旋律 , 还有几句歌词“从来不怨命运之错 , 不怕旅途多坎坷 , 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 , 错了我也不悔过” 。
- |著名书法家畅春斋主杨秀和:千年以来中国书法都是最重要的脑力艺术劳动
- 丛珊|世界读书日:明星读诗——著名演员丛珊深情朗读法语诗歌《母亲啊,天在下雨》
- 张灏|逝者|著名历史学家张灏先生于4月20日去世
- 张灏|著名历史学者张灏逝世
- 雅安|“书香雅安·全民阅读”活动启动 作家蒋蓝携《蜀人记》作分享
- j·k·罗琳|英国跨性别作家新书将《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写死”引争议
- 程武|程武:6万名阅文作家受盗版影响 加大版权保护力度
- |胡平波诗词专辑|《定远文学》签约作家(诗人)个人专辑第(18)期
- |吴忠农民作家马慧娟用阅读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改变了大家…
- 写作|静下来,读书和思考——专访作家陈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