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世界读书日|大导演有大部头

俗话说术有专攻 , 但文艺的事却又触类旁通;而被称为“第七艺术”的电影 , 本就是其他各种艺术形式的集大成者 。 尤其拍电影与书写 , 本质上都是在讲故事 , 因此也有人说过 , 越是优秀的电影导演 , 放下导筒拿起笔来 , 往往越能写出引人入胜的文字来 。
值此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 , 诚意向读者诸君推荐以下十本出自电影导演的著作 , 不论你是影迷还是书迷 , 相信都能从阅读中收获乐趣 。
时间|世界读书日|大导演有大部头
文章图片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Hitchcock)
作者:弗朗索瓦·特吕弗
出版时间:1966
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名字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 这位成功的商业片导演之所以能被捧上艺术的圣坛 , 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法国“新浪潮”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以及他那班《电影手册》编辑部的同仁们 。
1962年4月 , 正忙于《鸟》后期制作的希区柯克 , 收到了年轻后辈特吕弗的来信 , 信里提出希望能对他进行一次专访 , 总计三十个小时 , 一次性轮番提出五百个问题 , 随后将其发行成册 , 在纽约和巴黎两地同时出版 。 希区柯克欣然接受了这则大胆提议 , 并且在回复的电报里敲定了8月13日自己63岁生日那天 , 在他位于环球电影公司的办公室里接受这次专访 。 靠着友人海伦·司各特女士的专业翻译 , 不谙英文的特吕弗顺利完成采访 , 随后再在这52盘录音带的基础上精挑细选反复爬梳 , 最终在1966年推出了这本《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 。
半个多世纪以来 , 这部著作始终被视为解读希区柯克作品的经典 , 被翻译成了包括中文在内的多国语言 。 值得一提的是 , 除了特吕弗外 , 另两位“新浪潮”旗手埃里克·侯麦和克劳德·夏布洛尔也曾合著过一本希区柯克的专著 , 不过流传广度无法相提并论 。
时间|世界读书日|大导演有大部头
文章图片

《印卡石》(The Incal)
作者:亚历桑德罗·佐杜罗夫斯基
出版时间:1980
电影《沙丘》的上映 , 让不少人知道了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的大名 。 除了去年的丹尼斯·维伦纽瓦版本和1984年的大卫·林奇版本之外 , 在此之前还有佐杜洛夫斯基的胎死腹中版本 。 这位以《圣山》《鼹鼠》等邪典影片而闻名于世的智利导演 , 为将《沙丘》搬上银幕投入了巨大热情 , 甚至已经聚集起包括画家达利、摇滚歌手米克·贾格尔、乐队平克·弗洛伊德和影坛巨擘奥逊·威尔斯在内的豪华阵容 , 但最终却因为制作费用实在太过高昂而未能获得任何一家电影公司的投资 。 失望透顶的佐杜洛夫斯基只得将已准备好的这些故事写成小说 , 再配上法国漫画大师莫比乌斯的画稿 , 伟大的图像小说《印卡石》就此诞生 。 去年有消息说 , 在好莱坞混得风生水起的新西兰导演塔伊加·维迪提 , 打算要将《印卡石》搬上银幕 。
时间|世界读书日|大导演有大部头
文章图片

《稳操胜券》(Spike Lee's Gotta Have It)
作者:斯派克·李
出版时间:1987
如今的斯派克·李早已功成名就 , 名满天下 , 但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 刚从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硕士毕业不久的他 , 和许多怀揣导演梦想的同龄人一样 , 每天都在为找资金、找项目和找灵感而苦恼郁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