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当数字藏品、盲盒与文学相遇,特殊时期的上海,诞生了一个“全球第一”( 二 )


“比如作家的手书一段话 , 在我们看来很有收藏价值 。 但数字藏品平台告诉我们 , 数字藏品玩家不太‘感冒’手书 , 特别是一大段话 , 可以做社交平台头像的动图之类更受藏家欢迎 。 最后 , 手书被放在了‘盲盒’的介绍页上 , 也就是‘椟’ , 而不属于内容物的‘珠’ 。 ”走走感慨 , 数字藏品圈和文学文化圈像是“两个物种” , 但正因为这种差异 , 才需要“破圈”“跨界” 。 “我们坚持为每个合成的动态数字藏品 , 配一本或一套作家代表作 , 都是原价向出版社采购的 。 不少出版社编辑不知道封面源文件是怎么一回事 , 来回反复了几次 , 但都特别支持 。 ”
作家|当数字藏品、盲盒与文学相遇,特殊时期的上海,诞生了一个“全球第一”
本文图片

此次参与活动的作家有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 也有网络文学作家等 。 在甄选作家时既考虑到未来开拓作家系列的可能性 , 同时结合活动的“无界”主旨 , 更多考虑的是他们自身创作特点、身份属性的跨界性以及他们的大众认知度 。 茅奖得主梁晓声为“盲盒”写下“陶冶性情 , 增长知识 , 书林漫步 , 不亦乐乎?”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的手书非常诗意——“读书吧 , 在星空与大地之间 , 做美的梦和奇妙的游戏 , 经历不一样的自己 。 ”毕飞宇写道:“阅读建构了我们的第二人际 , 阅读也建构了我们的第二社会 , 阅读就是这样拓展我们的”……
作家|当数字藏品、盲盒与文学相遇,特殊时期的上海,诞生了一个“全球第一”
本文图片

作家|当数字藏品、盲盒与文学相遇,特殊时期的上海,诞生了一个“全球第一”
本文图片

“有的作家接触过文化产业 , 比较容易理解文学数字藏品盲盒意味着什么 , 比如作家刘亮程 , 我们这次挑选了他的最新长篇《本巴》 , 故事的主人公是几个孩子 , 他们玩的三个游戏:搬家家、捉迷藏、做梦梦 , 完美匹配了这次文学数字藏品盲盒的属性 。 刘亮程说 , 这个盲盒就像捉迷藏 。 有的作家不能完全理解 , 但他们非常支持这个理念 , 支持《收获》的探索 。 毕飞宇说 , ‘搞不懂哦 , 除了读和写 , 我都不动脑子’ , 我告诉他 , 就是手写两句话 , 签名拍照给我;读一下这两句话 , 手机录音发我 。 他说 , ‘这个容易 , 能听懂 。 ’”在走走的设想中 , 如果这次探索能够走通 , 待时机成熟时 , 可以考虑推出鲁奖、茅奖、网络文学这三大系列的数字藏品 , 因为好作品众多 , 比较符合盲盒、卡牌等玩法;数字藏品盲盒也有点像电子藏书票 , 可以推动文学杂志的征订、带动经典作家的套装书走出小圈子、走向大众 。 “数字藏品是一个崭新的用户世界 , 不再是我们认知中的文艺青年 , 它可能可以给传统纸刊、纸书带来新鲜的玩法 , 让阅读的分享性和社交属性都更强烈 。 ”
【作家|当数字藏品、盲盒与文学相遇,特殊时期的上海,诞生了一个“全球第一”】“用数字藏品这个小小的点 , 撬动更多人阅读 , 一本本地读书 。 ”走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