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当数字藏品、盲盒与文学相遇,特殊时期的上海,诞生了一个“全球第一”

作家|当数字藏品、盲盒与文学相遇,特殊时期的上海,诞生了一个“全球第一”
本文图片

数字藏品(NFT)、盲盒 , 时下青年群体中最时髦的两个概念 , 与文学、阅读碰撞 , 可以产生什么样的火花?今年4月23日 , 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 。 这一天 , 也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 这一天在上海 , 文学杂志《收获》与收获App , 与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林出版社、花城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果麦 , 联合专业数字藏品服务平台Amall.ART , 共同发行全球首款文学类数字藏品盲盒——“无界” 。
作家|当数字藏品、盲盒与文学相遇,特殊时期的上海,诞生了一个“全球第一”
本文图片

“无界” , 意即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 。 《收获》编辑部写道:“这静止的几十天 , 编辑部位于上海静安区巨鹿路的《收获》 , 第一次无法在第一时间将最新出炉的杂志寄送到各位读者手中” , 但在云端的阅读精神不止 。 这款文学类数字藏品盲盒“无界” , 从3月底酝酿产生 , 到4月23日上线 , 无论是与作家、出版社的沟通 , 还是与数字藏品服务平台的推敲 , 全部在线上完成 。 用这次活动的发起者、收获App负责人走走的话来说 , 这个特殊的世界读书日 , 居家抗疫的上海文学工作者仍然希望以充满创意的方式让生活变得认真 。
“盲盒”的玩法在当下很流行 , 文学类数字藏品盲盒则属首创 。 这款盲盒里有什么?《收获》邀请了梁晓声、刘亮程、李敬泽、毕飞宇、弋舟、猫腻、郝景芳、蒋方舟8位作家 , 每位作家都将发行两款数字藏品:一是静态数字藏品 , 即一张图片 , 包含经过创新设计的书封及作者手写签名 , 装入“盲盒” , 供读者“开盲”收集;二是动态数字藏品 , 即一个视频 , 在静态图片的基础上增加了作者原声音频与视频特效 , 供合成活动使用 。 每个“盲盒”能随机开出一个作家的静态数字藏品 , 集齐某位作家指定份数的静态数字藏品 , 则可合成该作家的一份动态数字藏品 , 额外还能申请获赠该作家的一本代表作或一整套文集 , 其中包含签名版图书 。 “无界”盲盒单价为29元 , 共发行1995份 , 以此致意世界读书日诞生的1995年 。 8位作家还达成共识 , 此次数字藏品系列发行所得 , 将全部捐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
作家|当数字藏品、盲盒与文学相遇,特殊时期的上海,诞生了一个“全球第一”
本文图片

作家|当数字藏品、盲盒与文学相遇,特殊时期的上海,诞生了一个“全球第一”
本文图片

“《收获》杂志有什么?我们有作家资源 , 音频、视频、签名、图片 , 都是构成数字藏品很好的元素 。 而我们探索发行这款数字藏品盲盒 , 希望达成的效果还是推广阅读 , 带动杂志、书与阅读的‘破圈’ 。 ”走走形容 , “无界”文学数字藏品盲盒的玩法有点类似于年少时集卡牌 , 对喜欢数字藏品的收藏者来说 , 在兑换数字藏品的过程中 , 了解一位作家作品 , 从而实现跨界阅读 , 让更多藏家打开阅读的视野 。
2022年可谓数字藏品的元年 , 各行各业都在发行数字藏品 , 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 , 数字藏品的前景仍然未明 , 一张图片到底意味着什么 , 意义和价值存疑 。
在走走看来 , 数字藏品盲盒对像《收获》这样的传统文学品牌而言 , 或许是一种全新的创意承载形式 。 选择专业数字藏品服务平台Amall.ART , 而非更大的通行平台 , 也是因为双方理念相合 。 但在合作过程中 , 仍有不少出人意料的“摩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