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花花馍的特殊价值( 二 )


古华州在商周时代与大荔戎、骊戎等少数民族相毗邻 , 境内出土有殷商的虎头铜车匣 , 有(大明乡)西汉时期的龙虎柱顶浮雕陶罐等 , 种种情况表明 , 上古龙虎文化的融合 , 在当地留有很深的印铭 。 有关古代龙虎文化融合在民俗事象中的物证 , 在当今国内已很难找到 , 而华州的虎龙礼馍正好就是龙虎文化融合的典型实物 。 它能在历经漫长历史绵亘之后仍在 当地流行 , 实在是令人惊叹的稀世瑰宝 。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它能流传了下来?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华州花花馍的特殊价值】|华州花花馍的特殊价值
本文图片

华州礼馍一向是老 乡们联结亲友关系的信物和纽带 , “民以食为天” , 礼馍的运用贯穿于一年的四时八节和人生礼仪的全过程 , 是当地使用最广泛的民俗礼品 。
每年过春节 , 家家蒸嵌有四个红枣的圆形“大花梗 馍”、半圆形蝴蝶状的“油帮帮馍”和顶上拧花的小花馍 。 三种花馍分别按亲朋好友的祖孙三辈互赠 。 老乡们将“饦馍”还称为“来往馍” , 它同另两种馍一道送到亲友家 , 被送的亲友家留多留少各有含义 , 留得不同 , 暗示双方在“组亲”交往中愿意达到的深浅程度 。 如果将送来的全部留下 , 就是表示对对方“过时节”、遇红白喜事等均愿行礼相助 , 不会马虎 。
二月二 , 龙抬头、虎睁眼 , 各家蒸盘绕红枣的“枣山”与“二龙戏珠”等花花馍 。 “枣山”为三角形 , 上部的尖顶俗称“蝎子尾巴” , 专门让孩子吃 , 认为吃后能“伏五毒”、壮体魄 。
|华州花花馍的特殊价值
本文图片

清明节扫墓祭祖 , 农村各户蒸的是小虎馍、形如柱石的“柱顶石”花馍、燕子馍、凤雀馍等 。 扫完墓后 , 让男孩子吃小虎馍和柱顶石馍 , 认为吃了能长得虎势彪彪、成为顶梁柱;让女孩子吃燕子馍与凤雀馍 , 认为吃后能飞向高处、嫁到好人家 。 有的农家扫墓时还带上与家中男丁数目相同的一种圆形“跑虎馍” , 让各人将“跑虎”从坟头抛下 , 认为滚得越远越有出息 。 还有一些农家 , 扫墓时蒸一种上面爬小龙的圆花馍 , 专让男主人吃 , 认为吃后“犁地不打扫 , 上坡不怕滑” 。
端阳节的前十天 , 娘家母亲给当了新娘的女儿家送各式小花馍和“娃娃圈” 。 “娃娃圈”四周挂满小布虎等各式香包 , 中间挂一个布娃娃 , 细心的亲家婆婆总要将布娃娃取下 , 挂在新媳妇房中 , 这与西周时在孕妇室内挂“虎鼻”的‘“胎教”情形相仿 。 “看麦黄”与“看忙罢”是华县一带独有的地方风俗 。 三四月间 , “麦梢黄、女看娘” , 出嫁的女儿回娘家 , 给母亲送小花馍和两头夹枣、弯曲如云的“云云馍” 。 “云云馍”一般带两个 , 如带了三个就是暗示自己喜得贵子 。
六月六 , “碌碡卸拔甲 , 妈妈看冤家” 。 这天娘看望女儿与外孙 , 带的是土名叫“曲连子”的花锅盔馍 。 锅盔正面刻画有“莲生贵子”、“送羊”等图案 , 取羊与粮谐音 , 表示娘给女儿送粮;锅盔中间旋有个圆孔 , 取意是“圈住娃” , 保祐外孙长命 。
华州礼馍在一年四时八节的运用 , 丰富多彩 , 斑驳绚丽 。 不过 , 如果同人生礼仪中生婚寿葬的运用情景相比 。 那就不只是“王奶奶与玉奶奶相比 , 只差一点”的事了 。 当地小孩子出生后兴作满月 , 这时外婆、姑姑、姨姨等女系长辈家均要第一次送虎龙“大谷卷” , 同时还要分别送老虎等花馍100个 。 更有趣的是 , 外婆给刚满月的小孩脖项上还要挂一对小老虎花馍 , 认为挂后能驱除邪魔 , 保佑孩子平安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