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当小孩一周岁后 , 舅舅家每年元宵节都要送给灯笼 , 灯笼上要挂上吉庆有余的两个坠灯的鸡与鱼花馍 。 到孩子长到十二岁 , 各女系长辈家又第二次分别送虎龙“大谷卷” , 老乡们叫这一次礼仪为“完灯开锁” , 祝贺孩子成人 , 隆重的程度不亚于做满月 。
孩子成年结婚 , 当地更视为人生大礼 。 婚礼上 , 外婆、老外婆家第三次分别送虎龙“大谷卷”;而姑、姨、姐、舅家各送的是当地称为“高馍盘”的礼馍 。 “高馍盘”是在喜堂两边竖立的礼馍柱 , 均由竽箔围成桶粗的柱芯 , 上插红筷子当钉子 , 用红绳将各式各样的花馍由下而上分层缠满 。 一般的“高馍盘”高过一丈 , 所缠花馍为七到九层 。 一些亲戚多的人家的婚礼 , 竖立的“高馍盘”多达四盘以上 , 使婚礼的气氛热闹非凡 。
当地婚礼迎新娘的方式也很特别 。 事前 , 总要找村中被看做’“福全”的妇女蒸两个巴掌大小的面老虎 , 用红丝线将其拴连起来 , 在新娘进门前迅速挂在她脖子上 。 待入洞房后 , 新郎、新娘要争吃这一对面虎 , 据说新娘如果吃了虎尾 , 就会变成“老虎屁股惹不起” 。
对长辈老人祝寿 , 当地专门蒸有“大寿桃”礼馍和将桃、石榴、佛手连在一起的“一树结三果”礼馍 。 祝寿时 , 兴由晚辈给老人碗里捞“长寿面”风气 , 认为老人吃后可以添寿 。
本文图片
当地蒸的“立虎”、“莲花卷”、上面插花的“花供”圆馍(也叫浑沌)等礼馍 , 是在人死丧葬和过三周年时用的 。 过三周年时 , 头天叫“哭丧” , 用“立虎”等礼馍供祭亡人;第二天叫“喜丧” , 这天死者家属子女脱去孝服 , 改贴红对联 , 主家散发礼馍 , 答谢亲朋 。
华县丰富的民俗生活为礼馍艺术的流传提供了肥田沃土 , 周而复始的大量运用使之兴盛不衰 。 当地的礼馍艺术体现着劳动群众的纯朴意愿 , 显现着民俗风情的精神秘奥 , 仿佛天女撒向人间的烂漫山花 , 美化着民间的生活 , 慰藉着老乡们的心灵 。 礼馍中样式、数量以及运用最多的是老虎馍 , 它们载寓着当地的崇虎民风 , 使其世世代代传承 。 这一淳厚的风尚 , 也使那种当地礼馍之首的虎龙“大谷卷” , 按着严格的规范 , 在重大的人生礼仪中象圣物运用一样 , 得以流传了下来 。
本文图片
华县劳动妇女可歌可泣的艺术实践 , 为继承发扬我们民族自己的优秀文化 , 功绩永存 。
作者简介:王国征 , 1944年8月出生於陕西省神木市 , 1969年西安美术学院本科毕业 , 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研究生导师 , 陕西美中油画雕塑院院长 。 受文化部与陕西省奖励9次 。 出版个人专著与编撰电视专题10余部 。 历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美术》杂志《中国美术报》《美术报》《收藏天地》《国际日报》(美)《侨报》(美)等各大传媒发表美术作品上千次 , 发表美术论文100余篇 。 2003年担任国家艺术科研课题的负责人和巴黎中国文化年走进中国国家展览的内容负责人 , 是1999年中国政府社文最高奖群星奖的获得者 , 也是陕西省最具影响力人物奖的获得者 。
图文来源:网友推荐·文艺视界观
原文作者:王国征
整理编辑:文艺视界观、华州文史荟萃
- |记述华州人陈年往事的一部力作——评《一剪闲雲赋流年》
- |花开中国梦——中国插花花艺资深大师李慧淑世界邮票全球首发
- azuma makoto|人人都爱的“花花世界”,是春天给我们的治愈剂
- 纹饰|大御瓷器段龙虎——瓷上绣花花似锦,匠心铸瓷瓷成臻,扒花大师的瓷艺人生!
- 国家公职人员|“香馍馍”职业榜单更新,公务员难回第一,榜首出人意料
- 鲜花|“90后”永生花花艺师:为器物赋予“春的气息”
- |华州人清明节祭祖花馍
- |华州红布:从华州清明花花馍浅谈民俗传承
- 韦恩祥|七绝 蓝花花 寂寞蓝花自吐芳(外五首)
- 山茶花|春天。好一个花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