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这件玉佩里的猛禽“海东青”:曾引发女真与大辽之战

早春二三月 , 白山黑水之间的大地刚刚从皑皑白雪中苏醒过来 , 草木即将萌发 , 迎面吹来的风中已经没有往日凌冽的寒意 。 一列长长的队伍正离开查干湖 , 向西南方向行进 。 队伍中有猎猎的大旗 , 有收叠起来的帐篷 , 也有带着乐器与猎鹰的髡发儿郎 。
他们的目标是湖泊星布之地 , 在杂着残雪的枯黄芦苇丛中 , 刚刚从南方越冬归来的天鹅正在悠闲地啄食 。 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鼓声和呼喊声 , 受惊的天鹅从芦苇丛中纷纷展翅飞起 , 但只见一俊健身影如同利箭 , 直插天鹅群中 , 紧紧地抓住了一只落单的天鹅……
这样的场景在一千年前的东北大地上曾经无数次重现 , 辽金帝国的君王臣子们依旧保留着传统渔猎游牧时代的习俗 , 率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随着季节的变化在不同的草场之间迁徙 。 而在春日湖泊旁用名为海东青的猎鹰猎捕天鹅 , 则更是必不可少的游猎节目 。 这样的场景 , 不仅留在了史书与诗词中 , 也被巧手的匠人们雕琢在了温润的白玉上 。 故宫「何以中国」展上 , 就展出了一件旧藏的雄鹰捕天鹅题材玉佩 。
辽金|这件玉佩里的猛禽“海东青”:曾引发女真与大辽之战
本文图片

白玉镂雕春水图佩·金代·故宫博物院藏
在这件玉绦环上 , 一只天鹅正在扑腾着翅膀 , 但挣扎的气力似乎已经衰竭 , 优雅的长脖子也低低地垂着 , 一只体型娇小的海东青正紧紧抓住天鹅的脖颈 , 尖锐的喙正在猛啄天鹅的眼睛 。 而海东青身下还飘动着长长的丝带 , 也表明它是一只被皇家豢养的猎鹰 。
这件玉绦环不仅质地温润 , 而且琢玉技艺也尤为动人 。 天鹅的翅膀上下翻飞 , 脖子前伸 , 构图稳定自然 , 又与玉环之间形成稳定的接点 。 海东青体型要小得多 , 但雕刻得依旧精致细腻 , 彰显着凶猛矫健的力量感 。
【辽金|这件玉佩里的猛禽“海东青”:曾引发女真与大辽之战】虽然题材是辽金民族的故事 , 但是此件精美的玉器 , 想必还是出自有着悠久琢玉传统的汉地匠人之手 。 在辽金时代 , 统治下的北中国广袤疆域中 , 不仅生活着草原与山林中的民族 , 也生活着一大批过着定居农耕生活的汉人 。 于是民族的习俗与文化在逐渐融合 , 中原的审美也深刻影响着贵族阶层 , 于是展现传统民族生活的图景成为北方玉器的重要题材 。
春水之名
故宫所藏的这件玉器在命名时 , 并没有提及海东青与天鹅 , 而是叫作「白玉镂雕春水图佩」 。 那么为何要叫作「春水」呢?
玉器春水之名 , 始自故宫研究员杨伯达先生 。 他发现清宫旧藏了一批金代玉器 , 题材都极为相似 , 或是芦苇丛中天鹅悠然 , 或是猛禽啄击天鹅 , 或者是在山林之间 , 行走着鹿与虎等动物 。 翻阅史料后 , 杨伯达先生发现这些玉器中的场景 , 与辽金皇室的生活习俗有关 , 这种习俗名为「四季捺钵」 。
什么是捺钵呢?《辽史·营卫志》记载 :
“辽国尽有大漠 , 浸包长城之境 ,因宜为治 。 秋冬违寒 , 春夏避暑 , 随水草就畋渔 , 岁以为常 。 四时各有行在之所 , 谓之‘捺钵’ 。 ”
简而言之 , 就是上面提及的逐水草而居式的游牧生活 。 辽金帝国都曾同时拥有多个都城 , 纵然如此 , 皇帝们也不像中原皇帝那样总待在都城中处理政事 , 而是延续旧俗 , 在不同地方候鸟式往返 。 “出有行营,谓之捺钵” 。 捺钵 , 也就是「地方」的意思 。
辽金|这件玉佩里的猛禽“海东青”:曾引发女真与大辽之战
本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