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编剧汪海林曾经说过一件事 。
【看大染坊后的一点感想,染坊电影】有一次,某制片人找到他,希望他写一部正面反映中国买办的电视剧,也就是说,这个人想为中国买办翻案 。汪海林觉得这种思路与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不符合,拒绝编写 。
那么,什么是买办?买办就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 。中国的买办是随着资本主义侵略而迅速扩大的,因其只能主要是帮助洋行收购土货,销售洋货而成为资本主义侵略的工具之一 , 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扫入历史垃圾堆 。
如今有人想为这些人翻案 。
《大染坊》虽然主要不是颂扬买办的,但却有买办的影子,并且借主人公陈寿亭之口赞誉做买办的候家驹 。
电视剧《大染坊》一共24集,我只看到13集 。我已经不打算继续看下去了 。所以即便是感想,也仅仅是针对前13集而言的,对于后面它如何变成了抗战剧 , 我已经没有兴趣也没有耐心继续看下去了 。
《大染坊》从孤儿陈六子沿街乞讨,被好心人收养为起点,讲述这个要饭的苦命孩子如何成长为腰缠万贯的企业家 。时间跨度从晚清到民国(后面的我不清楚) 。
如果你忘却了时间背景,单从商业活动中的厚黑理论欣赏这部电视剧,你会觉得这部电视剧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小伙计的精明算计,大掌柜的心狠手辣 。单从这个角度来说,陈寿亭(陈六子)无疑是精明的商人,他洞察商机,出手果断,以小博大,以弱胜强 , 在商海中可谓游刃有余 。但是,陈寿亭也是阴险狡诈的商人,为了利益他可以不择手段,不讲人情,甚至不讲道德 。
在青岛开染坊时,他完全不顾日本侵略东三省 , 引发全国人民抵制日货的高涨热情,偷偷与日本商人苟合,低价买入布匹 。看得出来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但更是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 。
当然 , 电视剧《大染坊》是要把陈寿亭树为正面人物的,这种见利忘义的龌龊事情只能用后面更加激烈地“抗日行动”来抵消 。于是就有了陈寿亭要卖掉青岛的大染坊,把厂子开到沈阳的事情 。陈寿亭去找日本老板谈卖厂房的事情,不知道怎么谈着谈着,日本老板就把起初只肯出7万的主张改为14万 。表面看是陈寿亭的机智精明,可实在是想不通,日本老板明明可以用黑社会的手段或者关东军的势力低价购买或者抢夺大染坊 , 为什么他却咬牙切齿地花了14万买下陈寿亭的大染坊?
本来陈寿亭与日本老板是多年商场上的合作伙伴 , 两个人惺惺相惜 , 相互扶持 。但为了让陈寿亭“抗日” , 便让这个平时礼尚往来的日本老板耍起了黑社会的手段,如果那日本老板真的仗势欺人 , 他怎么能高价买入陈寿亭的大染坊?
陈寿亭不但挣了日本老板的钱,还要挣出中国人的气节,他指使留在大染坊里的工人如何搞破坏,如何留下一个空壳子 。
为了树立起陈寿亭的人设,在第一集中,安排了一位饭店老伙计总是把一些剩饭剩菜留给要饭的陈寿亭吃,后来陈寿亭发达后,就把这位老叔供奉起来,颐养天年 。大宅院子住着,吃饭有专人负责,那日子比大地主还要阔绰 。如果你不去想那个历史背景,你还以为民国时期的老百姓真是幸福得很 , 天天能吃饱饭,住大宅院,绫罗绸缎,佣人丫头使唤着。
与陈寿亭合伙的东家候家驹,是一位从德国留学回来的花花公子,大染坊的事宜他基本不过问,整天就知道花天酒地,寻花问柳,结果这样的人却被陈寿亭奉为圣人 。这种剧情安排就是为了让这个日后成为买办的花花公子有一个正面形象,这实际上就是为买办翻案的一个小花招 。
- 一听妈妈说话就烦躁是病吗 背后的原因很现实
- 如何消除复合后的冷淡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关于苹果手机升级ios16系统后的问题汇总及解决办法
- 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要不要回 职场人士别无选择
- 明朝徐达结局「山河月明徐达最后的结局如何真的是被朱元璋赐死的么」
- 三国统一后的故事为什么电视剧很少拍专家这是一场噩梦
- 离婚女人单身后的心态 对于感情过于担心
- 男人喝醉酒后的话能信吗 男生喝完酒说的话能信吗
- 四十五岁以后的人生 为什么四十五岁是一个坎
- 脾气暴躁的家庭下的孩子 最后的结果你承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