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大道行深——纪念李震坚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开幕仪式 。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中新网杭州4月26日电 (谢盼盼)4月26日 , “大道行深——纪念李震坚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 展览依托于李震坚家属捐赠于中国美术学院校藏作品 , 展现李震坚对于中国人物画创新之路的启示意义 。
浙派人物画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 围绕现实主义题材进行创作、在中国画坛产生了极具影响力的重要画派 。 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顾生岳、宋忠元5位画家被公认为浙派人物画第一代画家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 。
本次展览分为“浙派人物开山祖”“传神妙笔绘巨作”“生活蒙养筑根基”三个板块 , 共展出李震坚先生的100余幅作品 。 除了来自民间收藏的李震坚早期作品外 , 中国美术学院校藏的李震坚《井冈山的斗争》《在大风大浪里成长》《凤凰山下十姑娘》《细流汇江海》《驯马图》等十余件创作也首次公开亮相 。
【李震坚|浙派人物画代表人物李震坚诞辰百年 纪念大展揭示创新之路】李震坚对于大型创作有着极高的自我要求 , 他经常会绘制多个版本 , 以择其优者 。
本次展出的中国美术学院校藏作品正是李震坚代表作的“孪生兄妹” , 它们清晰、多维地创作展现李震坚不断锤炼、反复斟酌的创作过程 , 是他精益求精、永不放弃的精神体现 。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对李震坚的画作有自己的解读 。
“李震坚先生的画上洋溢着真实的‘泥土气、生活味’ 。 ”高世名认为 , 二十世纪的中国人物画 , 主题不再只是帝王将相、神仙菩萨或者民间风俗 , 而是具有尊严的民、具有情致的人 。 所以需要艺术家们下生活、接地气 , 从展厅中可以看到 , 李震坚先生的每一幅肖像都个性分明 , 既表现出对象的状态 , 又表达出画者自己的状态 。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张捷认为 , 传统中国人物画主要通过“十八描”等技法来表现人物形态特征、风神韵致及衣褶变化 , 即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人物画笔墨义理 , 而较少对人体肌肉、骨骼加以刻画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 , 中国人物画坛正面临着一场现实主义创作的革命 , 北方赓续了徐悲鸿、蒋兆和为画家代表的“徐蒋体系” , 以“西学东渐”的学术思想来改良中国人物画的写实主义创作路线 , 而南方则以“浙派五老”为核心的“中西融合”的线性人物画表现手法 , 结合传统“援书入画”和大写意花鸟画的精神 , 追求人物画的体貌特征的同时 , 简练概括、以意取象、落墨写心 。
张捷说 , 李震坚是“浙派人物画”的缔造者之一 , 他的人物画极具时代气息 , 多以线条勾勒轮廓 , 讲究人物主体色彩渲染 , 笔线灵动而沉厚 , 主题突出而鲜明 , 他把线条、色彩、结构以及明暗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呈现出生动鲜活的生命气息 。
高世名还认为 , 作为后来者 , 要向李震坚先生学习他的创新精神 。 “将展览中的作品放到中国画史上 , 李先生和他的同道们的作品具有一望而知的创新性 。 他们展现的是几千年来从未被描画过的人民 , 对象与主题的差异 , 需要崭新的造型和笔墨技法 , 也成就了一种从题材内容到笔墨技法、从形式语言到风格面貌的总体性的‘新’” 。
当日展出的《井冈山的斗争》就是其中的创新典范 。
高世名认为 , 就材料技法而论 , 画面中运用矾水、白粉与水墨交融 , 生动地表现出了天寒地冻的氛围 , 又保持了画面的厚度与明快 。 现在用这些特殊材料并不稀奇 , 但对当时的中国画界来说 , 却是一种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
- 李震坚|人物画名家李震坚诞辰百年,浙江推出纪念大展
- 艺术|浙派人物画代表人物李震坚诞辰百年 纪念大展揭示创新之路
- |“书香德清,悦读悦享” 浙江德清第八届全民阅读节启动
- 作品展|人物画名家李震坚诞辰百年,浙江推出纪念大展
- 浙大|浙江大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 |浙江名副其实的古城,旅游名气不大却是江南第一古县,就藏在宁波
- |逍遥派大战少林寺,或真发生过,童姥一语破天机,少林有救世主
- 笑傲江湖|《笑傲江湖》中,为什么恒山派那么倒霉?
- |浙江湖州:农家书屋 悦读悦享
- 郭雨昂|“90后”梅派传人“线上梨园”圈粉:冀年轻人感受国粹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