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老北京到处是四合院 , 而今成了新奇 。
据说 , 没被拆除的四合院 , 在北京已经很少了 , 不仅价格昂贵 , 也不易见到 。 我曾住过四合院 , 在北京东城区赵堂子胡同14号 , 而且住的时间很长 , 从1990年到1999年整整十年 。
严格说来 , 这个四合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北京四合院 , 是一个杂院 , 只是形式上像“四合院” 。 它坐落在一条只有数米宽的胡同里 , 北面斜对着的是著名诗人臧克家的15号院 。 两个院子像两个盒子 , 被挂在彩带一样的胡同两边 。 胡同东面不远处是五四运动时被火烧的赵家楼;向西横穿南北马路 , 不远处是蔡元培故居;北面的赵堂子胡同3号 , 是北洋政府政要朱启钤故居;向东南走十分钟 , 是我所在工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单位旁有明清考试的北京贡院 。
我们的四合院有两扇朱红大门 , 朝北 , 它高大、厚实、沉重 。 进门是一条长长的过道 , 前几米有顶棚遮盖 , 后面是露天的;左边是高高的院墙 , 将风景挡在院外;右边分别是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 , 自北向南依次排开 。 四合院结构图像一把大梳子 , 过道是梳子的柄部 , 几排房子是梳子的齿儿 , 几个院子是齿缝 , 过道的尽头有棵生机盎然的古树 , 权作梳子的彩线坠子吧 。
我家住在二进院中间 。 这里由相对的两排平房组成 , 房子不高 , 但宽广舒展;房子中间的院落宽阔 , 空间较大;抬头可见广大的天空 , 并不时有鸽子、燕群飞过 。 当时 , 我住北排 , 对面一家的孩子叫大宝 , 大宝家东邻居一家的儿子叫小坤 , 正在读高中 。
北面第一进住了一大家子人 , 有一对老夫妻和大女儿、大女婿 , 还有大女儿的两个正在高考的儿子 , 他们与中院的小坤是姑舅兄弟 , 也就是说 , 小坤的父亲是老夫妻的儿子 , 小坤的父母是一对上海知青 。 记得 , 老夫妻的大女婿长得周正 , 话不多 , 但总是和颜悦色 。 他很会做饭 , 常在大门左侧的小平房里炒菜 , 香气四溢 , 漂亮的妻子很有福分 。
三进院(即后院)我很少去 , 除了去附近的公厕 , 就去过一两次 。 冀师傅的儿子比我儿子大几岁 , 他俩常在一起玩 。 另外 , 这进院子有点特别 , 常牵着我的思索和想象 , 据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著名学者杨义、袁良骏、施议对等都曾在此住过 。
十年时光是我们这个小家最值得留恋的 。 妻子大学毕业分到中国社会科学院 , 先租住在和平里一个四合院 。 房间很小 , 地砖渗水潮湿 , 一对老夫妻和女儿女婿非常善良 , 给她很多关照 。 后来 , 妻子搬到这个四合院 , 伴它走过更长时光 。 1993年我来北京读博士 , 之前在山东工作六年 , 我们饱受夫妻分居之苦 。 那时 , 每次来京探亲 , 都能感到这个小院和小家浓浓的情意 。 白天我们夫妻在离家不远的长安街散步 , 晚上睡在用几块木板自搭的床上 , 虽然只有一间房 , 里面附带的厨房小而潮湿 , 冬天还要自生煤炉 , 但一点不缺少温暖 , 特别是在遥遥无期的分居中 , 从没失去信心和希望 。 有个春节 , 我们没回老家过年 , 大年初二并坐在床上看电视剧 , 《雪山飞狐》那首颇有诗意的主题歌 , 照亮过我们的人生 , 也留下美好的回忆 。
小院的主人都爱花 , 前、中和后院种着各式各样的花 。 春天到来 , 院子里百花竞放、姹紫嫣红 , 打开前窗后窗 , 花香四溢 , 可充分享受春天的灿然 。 冬天 , 雪花纷飞 , 一片片仿佛天使般纯洁浪漫 , 它们落在院子的树上、房上、地上 , 还有用来过冬的煤球和白菜堆上 。 此时 , 我们用胶带将木门、木窗的缝隙封好 , 将风雪关在门外 , 在房间生起炉火 , 高大的炉里就有红光炽发 , 热能很快让房间充满春意 。 那些年 , 从准备过冬的煤球 , 到安装炉子和长长的烟筒 , 再到生火和烧水 , 虽然麻烦甚至危险 , 但却熟练掌握了技巧 , 从没发生过煤气中毒事故 。 炉火在熊熊燃烧 , 它将一大壶冰冷的水烧得吱吱震响 , 热气从壶嘴中升腾而起 , 像唱着快乐之歌 , 也是幸福的画面 。
- 市场|观方好物 | 未发先火!《红楼梦》终于迎来“大结局”
- 乾隆|“乾隆御览之宝”玺拍出1.31亿港元
- |从朱迪·芝加哥和布尔乔亚开始,走进女性艺术的“晚宴”
- 博古|书画联盟丨中国人的博古情怀
- |数千件文物“首次”亮相,打卡博物馆清单+1
- |“史上最资深藏家”乾隆的收藏印“乾隆御览之宝”拍卖再破亿元
- 自然|杨佴旻“自然·环境”世界艺术计划·2022
- 好书|当“旧书”遇上“新主”,这所小学用阅读点亮美好生活
- |最美家乡推荐官之“最美校园”|芙蓉区实验小学:最美阅读
- 谷爱凌|谷爱凌,“大白”!网友花式手绘“北京榜样”,快看像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