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穿越394年,和老字号张小泉对话

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穿越394年,和老字号张小泉对话
本文图片

“磨剪子嘞戗菜刀……”一句嘹亮清脆的吆喝声 , 穿透了时空 , 唤起了多少人儿时的记忆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 戗刀磨剪子的生意相当红火 。 磨刀匠人总是肩扛着一条长板凳 , 边吆喝边游走在街巷中 , 支撑起一个可以养家糊口的行当 。
磨剪刀的生意红火 , 背后反映出的正是那代人对手工剪的爱护与珍视 。 “小时候爸妈工作忙 , 一直都是奶奶带我 。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 奶奶的针线篓里那把黑乎乎的剪刀 , 她日常一边缝缝补补 , 一边给我讲故事 。 ”90后长晓晨回忆道 。
一把手工剪 , 传给三代人 。 这是无数个拥有张小泉手工剪家庭的真实写照 。
旧时光如同白驹过隙 , 儿时回忆也越来越模糊 , 但张小泉这个做剪刀的品牌却成了一代人的记忆碎片 , 被深深地烙进了心里 。
“在拼多多看到了张小泉的官方旗舰店 , 买了一套和变形金刚联名的刀具 。 还是老品牌值得信赖 , 也是买的一份情怀 。 ”晓晨又补充了一句 。
拼多多正是最早扶持国货兴起的电商之一 。 早在2019年 , 张小泉的官方旗舰店入驻拼多多 。 在平台“百亿补贴”的支持下 , 越来越多消费者重新认识国货 , 追捧国货 。
国货也强势回潮 , 老字号焕发了新生机 。
在张小泉的工厂生产线上 , 拥有坚实臂膀的机器人拉钢开刃 , 好不热闹 。 机械化、智能化的生产 , 使张小泉在兼具高工艺的基础上提升了产能 。
而在另一个生产车间 , 负责纯手工锻造剪刀的师傅陈伟明 , 也正在和徒弟快速击打一块经过1250摄氏度高温加热的钢铁胚料 。 这正是张小泉剪刀独有的“嵌钢”技术——将钢条嵌入铁槽之内 , 使之具有了钢铁分明、刃口锋利的特点 。 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 , 说的正是张小泉这一传统技术 。
一次次钢铁与火的淬炼 , 也炼就了穿越数百年历史的张小泉 , 洗尽铅华、历久弥新 , 成为了千万消费者家中的好帮手 。
【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穿越394年,和老字号张小泉对话】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穿越394年,和老字号张小泉对话
本文图片

老匠人
“张小泉就是我的家 。 ”陈伟明动情地说道 。
22岁子承父业 , 陈伟明将自己全部的青春年华都留在了张小泉 。 快40年日复一日地敲敲打打 , 只为做好一把最平凡不过的剪刀 。 这是属于“张小泉式”的浪漫 , 也是像陈伟明这样一代匠人对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情告白 。
回忆往昔 , 陈伟明觉得自己是个非常幸运的人 。 父亲作为启蒙师傅 , 唤起了他对制作剪刀的热情 。 入行之后 , 又师从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的传承人施金水 。
“师父对我很严格 , 在学徒时期 , 对我每项工作任务都很严格 。 ”施金水一共有三个徒弟 , 陈伟明排行第二 , 但在施金水心中 , 陈伟明天赋是最高的 。 私下里 , 施金水曾经这样评价陈伟明:(手艺)最接近祖师爷张小泉 。
得到师父如此高度的赞誉 , 只有陈伟明心里清楚 , 自己为这份事业投入了多少 。
“制作一把古法剪刀 , 从试钢试铁到包装入库 , 一共要经历72道工序 。 其中嵌钢、敲缝道、淬火这三个工艺最为重要 。 炉灶锻打决定了剪刀的内在质量,钢铁分明 。 淬火则保证了剪刀刃口钢达到硬度与韧度的要求 。 ”陈伟明介绍道 。
内行人判断一把剪刀好不好 , 主要看“钢火” , 而钢火好也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指剪刀刃口用的钢好;二是指热处理工艺过关,火候处理得好;三是指使用顺手,如果使用不顺手,那再好的钢,淬火再过关,也未必能获得消赞者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