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历史简述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怎么样的

三国历史从公元220年到公元265年仅45年 , 对于这段历史,我的看法是:
第一 , 三国虽然各据一方 ,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各自所推行的组织路线都是任人唯贤,不拘一格选人才 。这是值得研究借鉴的 。
第二,三国军事战争,都讲究战略战术,这个战略战术思想值得研究 。
第三,三国时期在《道德经》《易经》、《尚书》《诗经》《左传》《论语》、医学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特别是《道德经》作为“玄学”,是当时的主要哲学思潮 。其中“无”被当作“本体论”(即“道体”) , 用以注释《周易》、解说儒家典籍,论证“名教”(即儒家礼教)的合理性 。例如“玄学”创始人之一王弼(226~249,三国曹魏哲学家,曾任尚书郎)认为“道”即“无”,“道者,无之称也 。”(见王弼《老子注》)用以注释《周易》(见王弼著《周易注》亦称《周易正义》) 。强调“自然”(“无”)为本,名教(儒家礼教)为末,把二者统一起来 。重要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论语释疑》 。这对当代如何批判地传承儒家文化,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
第四,三国贤才济济,都为争夺国家统一、领土完整 , 作出不懈的努力 。在经济方面,孙权在位时,也加强与夷州(台湾)的联系,开发山越地区,实行屯田(即政府利用驻军或征募农民垦荒种田的措施),推动江南经济的发展 。蜀国也依托旱涝保收粮食的成都“天府之国”,巩固自己的政权 。那么,为什么三国领导者都不能在自己在世时亲自指挥三国达到统一?这一问题启示我们: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发展规律 。这个规律要求:一个国家的统一,只能依靠一个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无私的领导集团,这是物质世界的唯物论一元论所决定的,任何领导集团只能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否则,就是诸葛亮那样的奇才也无法做到 。同时 , 一个国家三个或两个统治集团都是有私的;封建统治集团虽是一个 , 但它是有私的 。一切有私的统治集团都不可能是长久的 。
后汉三国,战乱连年,民不聊生 。近百年的时间,只能算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段,之所以被后人熟知,要归功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了 。虽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但书中真实地描绘了三国时期变化莫测的政治风云,从各个方面表现了当时的国家大事 , 是一部洋溢着英雄主义的战争史诗,是一幅饱含着智慧和经验的历史画卷 。
其中的故事,常使人们在娱乐中获得灵感与启发,比如左右两难的选择题,刘备和贾诩就给我们作了极好的示范:曹操活捉了吕布,对吕布如何处置犹豫不决,于是想听刘备的意见 , 刘备没有直接回答,反问曹操: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故耳?曹操恍然大悟 。
曹操在选择继承人时,一直踌躇不决,后来问自己的谋士贾诩,没有得到答复 , 曹操再问,贾诩回答:“正有所思
,故不能即答耳 。”操曰:“何所思?
”贾诩回答:“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曹操大笑,他明白了贾诩的意思,于是立了长子曹丕为王世子 。
【三国的历史简述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怎么样的】看了这两个三国时的小故事,朋友们应该知道怎么回答女朋友那个“先救谁”的问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