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的古称是什么 渤海在古代叫什么

渤海国的建立是隋唐两朝持续对东北地区用兵的结果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也未尽全功,唐太宗尝试一下后也草草收兵,直到武则天时代薛礼征东才彻底消灭了高句丽 。
高句丽和后来的朝鲜高丽没有关系,只是一群渔猎民族建立的国家,以长白山天池为核心区,主要控制图门江流域,松花江上游地区 , 绥芬河流域,兴凯湖地区 。注意一下,这些地区都是山区林地 。
此时的汉人控制着辽河流域和大同江流域,这一带是丘陵平原,更适合农耕 。
东北西部的大兴安岭地区是鲜卑人的发源地,从人种学上看 , 鲜卑人和高句丽人更接近漠北的渔猎民族,东北的高句丽人更多的保留了渔猎文明,西部的鲜卑人则更多的学习了游牧文明 。
此时的东北平原属于沼泽地,成了两个不同文化的缓冲区 。
随着汉末中原地区的混乱,人口锐减 , 曹魏不得不吸引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由此埋下了五胡乱华的祸根 。
鲜卑人南下之后,东部的高句丽人开始疯狂扩张,这个趁乱占人老家的行为,让鲜卑化的隋唐政权都很不满,最终导致高句丽政权彻底被消灭 。此时的唐帝国已经完成了向农耕文化转型的过程 。虽然保留了游牧文明的特征,但是对于山地的渔猎民族依然没有更好的统治方法 。
在把高句丽贵族内迁后,当地的渔猎民族还是需要管理的 , 于是唐朝扶持了高句丽人中的一个家族,建立了渤海国 。
渤海国的名称由来一直没有定论,史书中有记载的是册封大祚栄为渤海郡王 。这里面有两个细节需要讨论,一是“大”姓是否真的存在?二是为什么册封为“渤海”郡王?
高句丽人的王族姓高,这个姓氏是在高句丽汉化以后出现的 , 高姓在中国北方是大族,当时在辽东半岛上的高姓分支自称高氏渤海堂 。高句丽政权汉化过程中,不可能不混入汉人血统 , 既然选择了高姓,那么混入高姓血统的可能性最大 。
大祚栄自称高句丽王族后裔,却不姓高,而是自称姓大,这是第一个疑点 。渤海国历经几百年,后世却没有形成大氏,而渤海国最大的一个家族姓氏依然是高 。
由于渤海国史书没有保存下来,很多细节无从考证 。只能大胆推测一下,再详细论证 。
大祚栄确实姓高,但是考虑唐朝对高句丽的反感,不敢自称姓高 , 而是自称姓大 。按照高氏族谱的说法,大氏为皇家专用,三代以后就要改回高姓 。也就是说,没继承王位的皇子 , 第三代以后就不能再姓大了 。
渤海国政权靠近的日本海,在古代一直被称作鲸海 。渤海郡王的称号不可能来自地名渤海 。
结合辽东高氏渤海堂的情况,最有可能的册封依据就应该是渤海堂高氏是大祚栄的祖先 。
这样就强调了渤海人的汉人血统,也不必追溯高句丽的历史 。此后 , 几百年,渤海国一直以唐朝属国身份存在,历代王室都有人在唐朝学习为官 。
关于渤海古迹和考古资料匮乏 , 有一个事实需要引起重视,日俄战争后,日本人在东北地区大肆盗掘文物 , 其中渤海古迹和史料几乎被彻底抹杀,这其中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日本人故意隐瞒了历史真相 。因为渤海国的存在,打破了日本人鼓吹的东北环日本海文化的独立性 。直到今日日本人也不肯交还渤海文物 , 实在是贼心不死 。
【渤海的古称是什么 渤海在古代叫什么】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