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纪念拉兹|赵英男:约瑟夫·拉兹与法哲学的战国时代( 五 )


正是由于这种道德实在论 , 强调道德是客观的“事实” , 拉兹认为法律所提供的行动理由是一种“外在理由”:法律不是通过激发我们内心中的欲望、情感等因素来改变我们的慎思判断与行动 , 而是直接作用于我们 。 这是因为某种行为对某人好 , 并不等于存在做这件事的理由——前者是依赖于行动者本人视角的 , 后者则取决于客观价值 。 这预示了拉兹在2022年最新出版的文集《规范性的根源》( The Roots of Normativ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2, Chap. 5)中提出的“基于价值的理由”这个立场 。 根据该立场 , 从价值到理由再到行动构成一个序列 , 描述的是理由如何作用于人的慎思判断;同时拉兹从行动者本身出发 , 将推理实践刻画为一种解答特定问题的意向性活动 , 理性能力则是对事物样态以及行为适切性的认识 , 这描述了行动者如何能够回应理由 。 因此 , 有关规范性和理由的分析 , 在拉兹的学说中构成了他对于“人”这种存在及其行动的理解 。 如果说 , 人类的一切知识 , 不过就是“认识你自己”这句德尔斐神谕的辩证展开 , 是从自身出发再回到自身的一次旅程 , 我们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说 , 拉兹做到了这一点 , 这或许能稍减他的突然离去带给我们的遗憾 。
道德|纪念拉兹|赵英男:约瑟夫·拉兹与法哲学的战国时代
文章图片

拉兹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规范性的根源》
是非成败
回顾拉兹依据“权威的服务观”在法哲学、政治哲学、实践哲学核心问题上的战斗 , 不难发现 , 他的作品虽然多以单篇文章或文集形式出现 , 初读之下难免一头雾水 ,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 , 读者其实可以感受到 , 在每一个看似随意选择的讨论议题背后 , 拉兹都有更为宏观的立场或一以贯之的主线 。 他虽然没有对相关议题贡献出“鸿篇巨制”( magnum opus) , 却是所涉足的每个领域中不可绕过或忽视的关键性人物 。 这种“融贯感”最集中地体现在 , 他可以将不同领域的资源糅合为一个坚实的立场 , 同时回应多个理论脉络中的难题 。 比如 , 他其实是通过实践哲学的“理由论”来理解“法律是什么”这个问题的 。 他认为法律主张正当权威 , 而正当权威是一种“二阶理由” , 它服务于更为根本的客观价值(正当理由);正是由于这种客观价值的存在 , 法律能够被证成具有正当权威 , 而权威意味着行动者要听从法律而非个人的判断 , 这就使得道德不能成为决定法律的因素 , 否则法律的要求将取决于我们个人的道德判断 , 法律的权威也就无从谈起 。 如此一来 , 看似仅仅回应“为何遵循法律”的权威理论 , 实际上也能够解释“法律是什么” , 这两个问题被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 实质立场与哈特不一样的拉兹 , 似乎此时又与之拉近了距离 。
当然 , 从具体内容和论证细节来看 , 拉兹的学说有许多问题 。 首先 , 比较根本的一个是 , 将法律的性质理解为“主张正当权威” , 或许在论证上并不严密 。 一方面我们不一定非要从这个角度理解法律 , 或许将法律理解为一种社会规划、一种社会惯习也是不错的选择 , 为何一定要选择这个角度 , 拉兹并没有做出充分论证 。 另一方面拉兹承认 , 不是所有法律最终都能够被证成具有正当权威 , 这似乎隐含着如下观点:有一些法律实际上在主张自己并不具有的东西 。 但根据他的立场 , 我们反而认为法律的这种“虚伪”就是其性质 , 这未免有些违背直觉 。
其次 , 按照拉兹的理解 , 权威意味着在实践推理中排除个人的判断 , 但是根据“通常证立命题”的表述 , 行动者需要衡量法律和自己的判断相比 , 哪一个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正当理由/客观价值 。 这似乎在权威概念中悄悄引入了本该坚决排除掉的东西 。 如何处理这种认知上的难题 , 可能决定了拉兹理论的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