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发动辛酉政变的两个主要人物

辛酉政变是慈禧太后正式登上政治舞台的首秀,这次政变间接的改变了晚清的政治走向,不少人考虑到晚清的屈辱历史,觉得辛酉政变带来的走向是负面的,这倒未必,如果是顾命大臣掌权,清朝的政权说不定会变得更加混乱,此时西方列强的势力已经进入中原,皇帝失位未必是好事,辛酉政变至少确保了清朝政治稳定 。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发动辛酉政变的两个主要人物

文章插图
在很多人看来辛酉政变这个事件 , 慈禧太后本身野心勃勃 , 想要掌控朝政,但是这种观点是比较片面的,慈禧太后在咸丰皇帝驾崩后,首先该干的事情是保住同治皇帝的权力 , 之后才是自己掌控朝政 , 如果同治受到威胁她的权力,位置也是保不住的 。
这里常有一个误解 , 慈禧太后并不是在辛酉政变后 , 就开始独掌大权的,这个时候的清朝政治格局是“二宫垂帘 , 亲王议政”,在慈禧太后之上还有慈安太后 , 朝廷中还有恭亲王奕?,慈禧太后独掌大权是到了1884年,这个时候慈安太后已死,恭亲王被夺权,在两宫垂帘期间 , 朝政大事是慈安太后说了算的 。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发动辛酉政变的两个主要人物

文章插图
慈安太后
辛酉政变可以看做是晚清政治的一个转折点,这是咸丰皇帝遗留下的一场政治危机,因为权力分配不均衡,最后导致了两宫,失意的亲王和顾命八大臣之间的政治斗争 。
咸丰皇帝是个比较悲剧的统治者,他上台时的清朝已经是危机四伏 , 自鸦片战争后,清朝就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威胁,本来这也没啥 , 开口通商 , 自己内部想办法变革,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 但问题在于清朝内部也出了危机,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严重动摇了清朝的统治 。
1856年10月 , 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这场战争的失败让咸丰皇帝深受打击,最后还跑到了承德避暑山庄避难 。咸丰皇帝登基以来,一直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他没有子嗣,国家又面临动荡,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咸丰皇帝的统治地位,幸好在1856年3月,慈禧为他生下了唯一的皇子,这减少了咸丰皇帝不少的压力 。
但是后来清军面对英法联军,不断溃败 , 再次让咸丰皇帝认清了现实,巨大的压力下咸丰皇帝的身体越来越差,在他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不得不为自己安排后事, 事实上 , 这个时候咸丰皇帝也不过才31岁 。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发动辛酉政变的两个主要人物

文章插图
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很担心自己死后,朝中大权被慈禧,或者是载淳以外的其他人独掌,所以他采取的方法就是将权力分成三份,由两宫太后,代替皇帝做决策,八位顾命大臣处理政务,他的想法其实是非常好 。
两枚御印分别给慈禧 , 慈安,注意慈禧的那一枚是代替同治皇帝保管,他们之间就形成了互相制约的关系,主要是慈安制衡慈禧,这是在宫里 , 宫外八大臣负责处理日常政务,看似只要有他们八人,国家就可以正常运转,但是颁布的政令,批复的折子又要两宫太后盖章,两宫太后和顾命八大臣之间又形成了制约 。
但是咸丰皇帝一死,情况立刻就发生了变化,不管是慈禧太后 , 还是顾命八大臣都想要全面掌控朝政 。对于慈禧太后而言,她的权力来自于他的儿子同治皇帝,她必须要先确保同治皇帝的皇权不受威胁,之后才能掌控朝政,因此她就建议让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
但是顾命八大臣的想法却是,朝政的事情我们代皇帝处理就行了,两宫太后只管配合我们工作,盖个章,签个字,少插手朝政事务,这样一来两宫太后和顾命大臣之间也就产生了最直接的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