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启示 孔子问老子礼,老子回答什么

南宫敬叔对鲁国君说,我想与孔子去周地问礼 。
鲁君就给他们准备了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个仆人跟随服务 。
到了周地 , 两个人见到了在周王室图书馆任馆长的智者老子,相谈甚欢 。
临别的时候,老子对孔子说,我听说为友人送行,有钱人喜欢送给别人钱财 , 贤德的人则喜欢送给别人金石良言 。我官不大,也没有钱财,我既然负了一个仁者的虚名,所以愿意送给您几句临别赠言:世界上有很多人,很聪明,也能够深思明察 , 但却常遭到厄运,甚至几乎葬送性命,都是因为喜欢多嘴多舌好议论别人;有些人学问渊博,见多识广,但却常常危难加身,都是由于喜欢揭发别人的短处,让人难堪 。做人子女的都应该心存父母,不能只想到自己;做臣子的应该时时处处想着君主,不能只顾及自身利益 。
孔子从周地返回鲁国后,学问日深,影响日大,投师到他门下的弟子也日益增多 。
从老子给孔子的临别赠言看,老子的观点与孔子《论语》中的观点大致相似 , 有生活感悟 , 有世态人情,有人生哲理,都很有深度,很有温度 , 并不是印象中的不食人间烟火 , 超脱厌世 。
老庄哲学与孔子哲学其实是相通的 。
《世说新语》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
【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启示 孔子问老子礼,老子回答什么】三国孔融十岁时随父亲来到洛阳,当时司隶校尉李元礼是当代名士,每天府中都高朋满座 。
李元礼也高傲得很 , 没有才能和名气的人一概不接见 。
孔融想见李元礼,他来到李府门前,对守门的门卫说 , 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麻烦给我通报一下 。
李元礼听说是自己的亲戚来了,连忙让人接进府中 。
坐下后,元礼望着眼前这个十岁的小大人儿觉得挺好玩儿 , 就问他,你说你与我是亲戚 , 咱俩到底是啥亲戚呀?
孔融不慌不忙,说,当年我的先祖孔子曾经到周室拜见过您的先祖李耳,有一段师生之谊,说起来我们两家还是通家之好呢!
李元礼与众宾客对孔融的回答无不称奇,这孩子太聪明了 。
另外,老子告诉孔子的两句话,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 , 好议人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 , 发人之恶者也 。实在是老于世故之语 。
在专制独裁社会里,比别人看问题看得透彻又忍不住好发议论或者揭露别人之恶者,下场都极悲惨 。三国杨修、孔融都是典型例子 。
什么时候老子这两句话没有效验了,人们再不会为盐论获罪了,也就是真正法芝社会到来的标志 。
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在《史记》、《庄子》、《礼记》中都有记载,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有兴趣的可以去查阅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