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马谡因失守街亭而被诸葛亮斩 马谡失守何处?

冷兵器时代的带兵打仗,有两种形式:长官负责制和曹参制,两种制度并用 。掌兵权者,俗称元帅,实施兵、将分管 。士兵五人一小组,设伍长;十人一队,称什长 。再往上设曹长、参将 , 分管若干伍、什长及有关兵丁 。将领只在元帅中军帳下议事和听遣,并不涉及曹参杂事 。这与火兵器时代的师旅建制有很大的不同,要点在于将领并不一定实际担任军事长官,而是按元帅指令实际执行任务时才统领若干曹参子部 , 执行完毕则向元帅归还领兵权,依旧置身帐下 。
回到本问题的发生发展 。马谡其人,被授予参军之职,享有将领待遇,故有机会参与元帅帐下的运筹活动 。他凭借熟读兵书,兼有聪颍及口舌之利,深得诸葛亮赏识 。在镇守街亭这样的军旅要事面前,诸将争相把守 , 诸葛亮还是把任务给了马谡,并拨付曹参兵丁两万五诸葛亮对马谡能力深信不疑,但忧心两个问题:第一,马谡对曹参制的适应问题,即马谡会带兵否?第二,马谡奶臭未干,曹参听令否?故诸葛亮派老将王平为副将,旨在让王平必要时起到老将的弹压作用 。这是诸葛亮在守街亭方面的一项重大失误 。马谡乃一后生,虽谈吐不俗,毕竟军旅生手,正该向老将学习带兵打仗之术 , 却让老将当副手,无法节制血气方刚的牛犊冒失之举 。遂有王平与马谡在守卫街亭的方法上发生争执,王平被分兵五千另起炉灶而获幸生 , 马谡带兵两万上山走向死亡 。失街亭丧军旅从本质上说来是诸葛亮的识人和用人错误 。不管有没有军令状,诸葛亮都要找一个替罪羊,马谡死得屈枉 。在识人向题上,诸葛亮比刘备差得多 。刘备和马谡见过两面,他告诫诸葛亮:"马谡其人 , 言过其实,乃庸才尔,未可大用矣!"诸葛亮缺乏对青年人正确的培养、考察和使用,既失了街亭,也误了卿卿性命 。如果他指令王平为主将,马谡为副将,将会是另外一番局面 。为什么杀了马谡之后,诸葛亮掩面大哭不止,是先帝识人之明使他深深愧疚所致 。
咸阳人
一场败得战役原因很多,街亭固然重要 , 可是打一场败仗就要杀领兵将领,似乎,对马谡太过严苛?
【三国演义中马谡因失守街亭而被诸葛亮斩 马谡失守何处?】问题说到,不提其他因素,可是,就是因为考虑到军心 , 平衡蜀国内部各势力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政治上的不和谐,才会引申出军事上的冲突 。不提政治很难说清马谡之死 。总之,马谡不死,蜀国可能动荡,很多人会不服 。权衡一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