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新北京人 , 华静最初也是带着理想和美好的憧憬来到北京 , 开始了她和北京的情缘 。 让她庆幸的是 , 来北京的近30年她没有虚度年华 。 “我的想法很单纯 , 也比较超脱 , 我觉得北京给了我发现美的机会 , 而且培植了我的善良 , 让我在每一步成长中跟着自己去发现 。 ”她直言 , “我觉得人还是要纯真一些 , 需要事业心 , 更需要激情和热爱 。 ”
外公为了她特意晒书 , 意思是“想看哪本就看哪本”
华静的家乡在山东聊城 , 那是个有着非常深厚文化底蕴的小城 , 从那里走出过傅斯年、范筑先、孔繁森等一干名人 。 华静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 , 有曾外婆、外公外婆 , 还有奶奶 ,“从小在爱里长大”的她对老人总是怀有特别的情感 。
她的外公青年时期就参加了革命 , 确立了革命信仰 , 一生勤奋好学 , 敢于作为 。 她印象很深 , 外公的枕头底下 , 总不缺少原版的俄文小说 , “他非常珍惜他的书 , 他的书房没有人敢进去 , 可是我进去我外公从来不说我” 。 她记得有一段时间 , 外公故意把所有的书搬到院子里“让书晒太阳” 。 长大点儿她才知道外公其实是为了她才特意晒书 , 意思是“晒书的时候我想看哪本就看哪本 , 不用只看一本” 。
华静很小的时候 , 她的父亲去支援三线建设 , 母亲长年带着她们姊妹三个 , 在一百多人的家属院里生活 。 当时很多小孩子的爸爸都在外地工作 , 经常发生的一幕便是:一个小孩看到一个男人走进家里 , 就跑去给他妈妈说 , “妈 , 来了一个叔叔” , 其实是小孩的爸爸回来了 。 华静现在还记得爸爸从云南带回来的竹床、竹椅和一些吃的土特产 , 都是那时候很少有人能看到、吃到的远方的东西 。 现在回头想 , 借助父辈走过的路 , 使她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 这也让她从小就向往家以外的天地 , “想着有一天自己走出去 , 走得多远就能看得多远 。 ”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 对华静来说是改变命运的一个时间节点 。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 。 基于这个背景 , 一份经济类报纸应运而生 , 彼时的华静从山东调到北京工作 , 进入行业媒体 。
华静直言 , 创刊伊始一位主管女领导对她产生了很大影响 , “立足行业报 , 你们不要做传声筒 , 而是要做这个行业的专家型编辑采访人员” 。 女领导的谆谆教诲 , 当时让她这个年轻的采访人员有醍醐灌顶之感 , 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 。 在后来的工作中 , 她更深地领略和学习到如何谦恭做人、踏实做事 。 直到现在 , 华静对这位做人低调 , 做事干练的女领导依然十分信服 , “与其说是熏陶 , 倒更像是一种无时不在的提醒” 。 虽然初来乍到的艰辛让她至今历历在目 , 但她特别感激在那段奋斗时光中得到的极大锻炼 。
逐渐地 , 华静养成了凡事不隔夜的习惯 , “当日事当日毕” , 她就是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 。 她还记得那时每天都要四处找稿源 , 虽然辛苦却乐此不疲 , “当时网络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达 , 我记得有一次版面临发排前还没有等来邀约的稿子 , 那天我连夜写了两个整版的专访文章 , 写完时 , 天都亮了 。 ”
大量读书充电 , 强迫自己一周看几本书
走南闯北的采访人员生涯开阔了华静的视野 , 更丰富了她的人生 。 她感佩并接受那样一种被理性化了的解读:人类本质上的沉重感 , 主要来源于责任、期盼和压力 。
她记得有一次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约 , 在太庙举办宫田雅之画展期间 , 去采访日本画家宫田雅之的夫人龙愁丽 。 那天的采访约在东便门 , 华静在位于麦子店的报社处理完手头工作急忙坐公交车往那赶 , 可因为堵车还是晚了半个小时 。 华静表达抱歉之后 , 开始聊画展 , 没想到龙愁丽女士极其喜欢中国古典诗词 , 虽然不会说中文 , 但是竟会用中文熟练地背诵中国古诗词 。
- 就业歧视|就业歧视、贫困、抑郁…职场妈妈的生育损失到底有多大?
- 鲁智深|梁山三十六天罡中有五大叛将:能打过二龙山七头领,也能打赢鲁智深五兄弟?
- 翡翠|翡翠是纯正的奢侈品,它有着优美的外观,以及超高的自身价值
- 雕刻|素身的翡翠好,还是有雕刻的翡翠好?总体来说是这样的
- 求职|“新型啃老”正在延伸,父母浑然不知,误认为子女有出息
- 苏轼|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 文玩|适合男士佩戴的文玩手串有哪些?
- 亚坤|亚坤夜读丨给妈妈喂饭(有声诗歌)
- 天赐良机|【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遇到这四种无能领导?天赐良机!不可错失!!!
- 广州市|广州市中心有个相亲角,优质对象,女性比例极高,父母: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