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沧桑|文艺评论丨李由:四面青山侧耳听——从歌曲《大道沧桑》说起

大道沧桑|文艺评论丨李由:四面青山侧耳听——从歌曲《大道沧桑》说起
本文图片

四面青山侧耳听
——从歌曲《大道沧桑》说起
李由
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 是群众的殷切期盼 , 更是我党的庄严承诺 。
“文章合为时而著 , 歌诗合为事而作” 。 我们的文艺 , 应该书写时代的巨变 , 反映我们民族在前进中的每一道鲜明的时代印迹 。 因此 ,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主题成为了当前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取材点和聚焦点 , 也成了最能凸显的现实主义创作特征的时代标识 。
总体看来 , 重庆的扶贫题材作品题材众多、风格多样 。 均在注重表现独特的地域风貌、时代特征与人物精神的同时 , 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小人物反映大事件、以小故事反映大时代 。 这类作品丰富了重庆文艺的表现空间 , 体现了重庆文化人的文化自觉与文艺表达逐步纵深的发展方向 。
由郭小强作词、吕麟鹏作曲、陈宏凯演唱的歌曲《大道沧桑》 , 讲述了重庆“当代愚公”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以党员无私的为民情怀、愚公移山的坚韧精神 , 带领村民腰系麻绳 , 靠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 , 历时七年“抠”出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的故事 。
毛相林是全国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的榜样 , 曾入选“中国好人榜” , 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 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 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 “言论关时务 , 篇章见国风” , 用艺术的方式讲述我们的“重庆故事”、“重庆英雄” , 体现出了重庆音乐人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 。
词作者郭小强在歌词一开始就写出了这个故事的内核 , 让人一下就进入了那种热血与拼搏的激越场景:
把热血挥洒在峭壁 ,
用身躯把沟壑填上 。
披荆斩棘没有彷徨 ,
道路就伸向了远方······
歌词是歌曲的精神内核 , 是曲作者谱写旋律的基点 。 在这首作品里 , 曲作者抓住了歌词所描摹的意境 。 前奏中 , 铜管的辉煌广阔和电吉他的灵动激越相结合 , 清晰的给予了受众“大道”与“沧桑”的听觉冲击 。 主歌副歌部分 , 曲作者采取了“关系大小调”的技术手段 , 情绪推进酣畅自然、顺势而发 , 体现了较高的艺术造诣与专业水准 。
随着歌词的进入 , 旋律连续2次由C开始 , 通过#4进入到它的属音3(g)上 , 把毛相林用“热血”与“身躯”带领大家脱贫攻坚的故事基调呈现在了受众面前 。
从“看天堑幻化出通途”开始 , 旋律进入了一种“呈示” , 在第一句的动机上 , 通过变奏直到通过一个三连音再次进入到属音c,这时 , 已经和第一句开始的C1高出了整整8度 , 表达出了“孩子们雀跃老人欢笑 , 山外的世界不再遥望”的场景 , 使歌曲出现了明确的段落感 , 为后面的“转”打下了情绪逻辑的基础 。
由于是关系大小调 , 旋律很自然的通过“无缝衔接”进入高潮 。 曲作者利用大调式明亮宏大的特点 , 自然地把歌词“这是一条脱贫的大道 , 满载着乡亲们的梦想······群山低头 , 不再阻挡 , 愚公移山歌声嘹亮”所表现出的 “当代愚公”毛相林和他的战友们的热血与坚韧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 给予了听众心灵深深的撞击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第一部分阐述完毕后 , 曲作家并没有像一般歌曲的间奏那样“懈怠” , 而是在前面的主题动机中加入了Distortion Guitar主奏的由重庆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所构成的新的乐句 , 既保持了情绪的激越、交代了地域的归属 , 又为后面歌词的反复进行所需要的情绪做了一系列的推进和铺垫 。 这种手法体现出了曲作家深厚的旋律功底 , 让人记忆非常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