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是清朝第几代皇帝

谢谢邀请!简答:
我的观点是:不算!因为光绪心比天高,回天乏术,性格懦弱怪癖,畏慈禧如虎 , 且无担待,连自己喜欢的女人都保护不了,能是贤君吗?
爱新觉罗载湉(光绪),生于同治10年(1871年)6月,卒于光绪34年(1908年)10月,四岁登基 , 在位(名义在位)34年,享年38岁(虚岁) 。庙号清德宗 。从庙号可以看出,光绪很有操守,善于忍耐 , 为人也比较宽容 。因与慈禧太后早一日殡天,史学界对其死因存在争议,当然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问题 , 故略过不提 。光绪是清最为悲苦的皇帝,国家政治事物和个人生活让他背负很大的负担,天天战战兢兢,又没有家庭微暖 。自己喜爱的女人珍妃 , 又被慈禧太后(暗地命人)溺死在北京故宫宁寿宫北端的贞顺门内“珍妃井”中 。光绪只是心中惜别流泪,现实徒唤奈何!
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皇帝病逝,由慈安、慈禧两宫力主立爱新觉罗载湉为帝 。并由东、西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慈安太后一般较少过问政事,主要慈禧把持),光绪七年,东宫慈安太后崩逝于钟粹宫(光绪少了绝对的靠山和政治外援) 。国家日常事物便全由西宫慈禧太后一宫独裁,直至光绪帝十八岁亲政 , 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 , 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
1888年 , 光绪虚岁18岁,光绪亲政,慈禧为光绪大婚 , 将自己娘家侄女,21岁的叶赫那拉氏立为皇后 。这样,皇帝是慈禧妹妹的儿子,皇后是慈禧弟弟的女儿 。慈禧这一巧妙安排,牢牢地将国家权利和光绪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
【光绪是清朝第几代皇帝】随着光绪亲政,朝中渐渐出现两派 。也就是 “帝党”与“后党” (史界也称为“孩儿班与老母班”) 。两派矛盾尖锐、斗争激烈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主战派的“帝党”(代表人物翁同龢等)和主和派的“后党”(代表人物李鸿章等)矛盾进一步激化:主战派没有军权实力却要求对日作战 。主和派有军权实力却要主和 。时年慈禧60寿辰,一心想把这个“万寿庆典”办得隆重,要求尽快议和 , 以免耽误了自己的寿典 。更将购买军备的钱挪用在自己的寿典操办上 。所以,李鸿章等主和派主张“游走在俄、英公使之间”,向欧美各国乞求出面调停 。主战派翁同龢等35人联名主张严办李鸿章 , “拔去三眼花翎,褫夺黄马褂”,弹劾其战败误国 。慈禧在帘后怒斥:“今日令吾不欢者,我亦将令彼终身不欢” 。光绪帝虽一脸怒容,却一言不发 。
甲午战争的惨败,并没有引起慈禧为首的主和派重视 , 只是碍于自己的面情,也知道挪用军事装备款项(修颐和园等)不合时宜 。所以,适当将“部分”国家权利“暂时”交光绪“做主” 。光绪以为自己机会来了 。1899年4月,光绪同意康有为等“戊戌变法” , 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暗地密谋去除后党专治 。因袁世凯告密,慈禧下令诛杀“戊戌六君子”,康有为等逃亡日本 。光绪从此靠边稍息了(囚禁在瀛台) 。所以,光绪心有余而力不足 , 后在各类打压下,郁闷中而结束了短暂的38岁一生 。
光绪在清朝的皇帝中,只能算作是平庸 , 原因有三 。
一,他终身没有慈禧的阴影,执政二十来年 , 实际没有一天掌握最高权利,贤君的话不可能治不了一个老女人 。如果他有雄才,摧翻慈禧这座大山 , 他才算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一个有为之君 。很遗憾,他死就这个女人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