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白嘉轩的儿子叫什么 白鹿原族长有多大权力

从《白鹿原》 , 结合费孝通《乡土中国》,说说中国历代乡官制度

《白鹿原》继续热播,电视剧里面出现了一些基层乡村的乡官 , 比如“族长”了,“乡约”了,这些消失已久的称谓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这些乡官在白鹿原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次我们就来一起看看中国古代的乡官制度 。

白鹿原白嘉轩的儿子叫什么 白鹿原族长有多大权力

文章插图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有一些关于中国基层乡村非常著名的论述 。比如 “中国乡土社会最基本社群是家族”,“血缘是乡土社会稳定的力量”,再比如“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统称为长老统治 。”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的乡官制度很有帮助 。
中国历代都有任用地方人士为县以下各级基层社会的职事人员,以管理基层人口和有关各项事务的乡官制度 。乡官是对基层各级职事人员的统称 。
周代
最早从西周开始 , 就出现了乡官的记载 。《周礼.地官》中就说,比长掌管五家,闾长(正职)闾胥(副职)掌管二十五家,族师掌管一百家,党正掌管五百家,州长掌管两千五百家,乡师或乡大夫掌管一万二千五百家 。
春秋
春秋末期的齐国 , 齐国郊内(国都临淄五十里之内)以五家为一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郊外三十家为一邑,十邑为一卒 , 十卒为一乡,分设或长或正,以管理基层事宜 。
战国
秦国商鞅变法后,五家为一伍,设伍老管理;两伍为一什,立什长管辖;十什为一里 , 置里正掌管 。
秦汉魏晋南朝
秦始皇吞并六国完成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县下普遍设立乡和里两级基层组织 。乡设置三老、啬夫、游徼各一人,掌一乡事务 。刘邦当时的亭长应该就是里一级乡官,里设置里正,里中人户仍沿以前秦国什伍制度,以伍老、什长管辖,组织日趋严密 。两汉、魏晋、南朝的乡官制度体系,基本上都因袭秦制 。
白鹿原白嘉轩的儿子叫什么 白鹿原族长有多大权力

文章插图
北朝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三长制”,五家为一邻,立一邻长管辖;五邻为一里,立一里长管理;五里为一党 , 立一党长掌管 。
北齐则以十家为一邻,五十家为一闾,百家为一族党,设置党族和党副 , 闾正,邻长分别统领,并在城邑中千户以上之设置里正二人 , 隅老四人来管理 。
隋唐
隋代乡官制度,五家为一保,五保为一闾,四闾为一族,分别设置保正,闾正和族正来管理 。靠近国都长安的地方设里正和党正,职位等同于闾正和族正 。
唐代县以下,每百户为一里,每五里为一乡,分别设置里正和乡耆管理 。里以下每村设村正, 城邑每坊有坊正 。
五代两宋
五代时期后周以百户为一团,每团选三个大户为耆长 。
宋初以里正、户长、耆长等主持乡里事务 。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变法,命令十家编一小保 , 五小保编一大保,十大保编成一都保,分别设保长、大保长及正、副都保 。后来又改为二百五十家是一大保,下辖五个小保,并设置户长和甲头等职 。
元明清
元代县以下是乡、都两级组织,乡有里正,都有主首 。城市为隅、坊两级或隅一级,有隅主和坊主 。此外城乡皆设立社,分隶都、坊之下 , 每社有社长一人 。
明代为里甲制,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十里为一甲,各设里长(城关地区称坊、厢长)、甲首 。洪武二十七年(1394)里增设老人一职,选里中50岁以上老人担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