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结合 标本兼治 持续加大“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力度

|放管结合 标本兼治 持续加大“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力度

文章图片

|放管结合 标本兼治 持续加大“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力度

文丨中国劳动保障报评论员

3月16日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 对面向社会开展的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和发证行为进行规范 , 特别是针对违规使用国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国家”“职业资格”等字样 , 违规开展宣传炒作甚至混淆概念、虚假宣传、欺骗欺诈 , 违规进行培训收费等典型问题进行治理 。 《通知》印发后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 ,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 受到各界普遍欢迎 。

开展“山寨证书”专项治理是巩固“放管服”改革成果的客观要求 。 2013年以来 , 国务院分7批取消了超过70%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 2017年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 明确对职业资格实行目录清单式管理 , 目录之外一律不得许可和认定职业资格 。 同时规定: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依据市场需要自行开展水平评价活动 , 但不得变相开展资格资质许可和认定 , 证书不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中华”“国家”“全国”“职业资格”或“人员资格”等字样和国徽标志 。 但在实践中发现 , 有些机构和单位在利益驱使下 , 处心积虑钻法律、政策和改革的空子 , 打着新职业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名义 , 发放各类五花八门的“山寨证书”牟利 , 严重扰乱了技术技能人才评价秩序 , 破坏了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来之不易的成果 。 更有甚者 , 有机构在未经行业主管部门备案的情况下 , 喊着“人社部证书退出 , 哪家证书来接盘”的荒唐口号 , 公然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之外“另搞一套” , 堂而皇之地编造出上千种所谓“注册职业资格证书” , 甚至编造出所谓“导弹维修工程师”“装甲车辆工程师”“武器工程师”“部队政治工作师”“警察管理师”“禁毒师”“刑事侦查师”“边防指挥师”“司法鉴定工程师”这些涉军涉警涉法的“注册职业资格证书” , 令人瞠目结舌 。 “放管服”改革绝不是“一放了之” , 而是要“放管结合” , 要防止某些机构和单位在国家大幅削减职业资格的同时 , 又打着“职业资格”的幌子 , 假冒国家信用 , 谋取不法利益 。 坚决治理“山寨证书” , 规范技术技能人才评价行为 , 才能避免“李逵退出、李鬼横行” , 有效巩固“放管服”改革成果 。

开展“山寨证书”专项治理是维护广大群众特别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 。 这些上不得台面、经不起检验的“山寨证书” , 尽管内行人士嗤之以鼻 , 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也不认可 , 但因为打着“职业资格”旗号 , 甚至在证书上明目张胆地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 因而对公众仍然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 再加上这些机构和单位在一些平台大肆宣传所谓“零基础”“包过”“保过” , 与“找工作”“升职加薪”挂钩 , 使得一些不明真相的劳动者上当受骗 , 花钱买了这些“价格不菲”的“山寨证书” 。 而这些不经正规培训即可直接拿到的“山寨证书” , 尽管“印制精美”“要素齐全”“卖相唬人” , 但在求职就业中无人认可 , 做不了“加分项” , 更做不了“敲门砖” , 可谓“废纸一张” 。 实际上 , 这些机构和单位干的是“能骗一个算一个”的“一锤子买卖” , 但考虑到我国劳动者群体数以亿计 , 这样的“一锤子买卖”干多了也是一笔“大生意” , 这笔“大生意”骗的是劳动者的血汗钱 , 挖的是“放管服”改革的墙角 , 毁的是社会公平正义 , 绝不能放任其野蛮生长、肆意妄为 。 开展“山寨证书”专项治理 , 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劳动者避免上当受骗敲响了警钟 , 为受害者依法维权提供了渠道 , 确是应时所需 , 故而一呼百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