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亭·孙过庭

在长安城的书法家中 , 郭瑞亭不仅以书风洒脱为人称道 , 更以学养深厚而独立高标 。
|郭瑞亭·孙过庭
本文图片

乍暖还寒的早春 , 空气中虽然氤氲着活力四射的生机 , 也隐隐地含蓄着几许嫩寒 。 在西安高新区那处闹中取静的雅舍里 , 与郭瑞亭品茗论道 , 谈艺说书 , 不知不觉就风雅了几个时辰 。
朋友说 , 如果在唐代 , 郭瑞亭应该是最先步入仕途的翘楚 。
在座者有人颔首认同 , 有人困惑茫然 。
何故?科举制度起于隋唐而盛于明清 , 在唐代 , 顺利通过明书科考试即过了第一关 , 只能获得出身 , 也就是任官资格 。 若要授予官职 , 还需通过吏部主办的铨选 , 其考核内容包括身、言、书、判四个方面 。 洪迈《容斋随笔》载:“唐铨选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 , 谓体貌丰伟;二曰言 , 言辞辩正;三曰书 , 楷法遒美;四曰判 , 文理优长既以书为艺 , 故唐人无不工楷法;以判为贵 , 故无不习熟 。 ”
这四条 , 好像就是为他量身定制的 。 “体貌丰伟”自不待言:郭瑞亭凛凛一躯 , 堂堂一表 , 气度非凡 , 风神秀朗 。 “言辞辩正”恰恰正是他的强项: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入学的佼佼者 , 从企业到部局再到政府 , 入则与主要领导同议国是 , 裁定纲纪;出则“应接诸侯” , 斡旋四方 。 “楷法遒美” , 乃郭瑞亭心摹神追之目标!他的书法 , 兼二王亦法欧柳 , 于谨严中寓刚劲 , 融法度而尚自由 。 蕴倜傥于朴拙 , 藏机锋于浑厚 。 至于“文理优长” , 郭瑞亭少年早慧 , 熟读诗书 , 阅历之丰富 , 见解之独特 , 名闻遐迩久矣!
|郭瑞亭·孙过庭
本文图片

再说唐代的考试程序 , 是先试书、判 , 即书法和判案的文词;再察身、言 , 即看形貌是否端正丰伟 , 说话的言词是否清晰有条理 。 如果身、言、书、判全部合格 , 则由吏部按照规定授予官衔 。 其中“楷法遒美”是考核、测试的评判取舍标准之一 , 在书法上是否具有优势 , 是跻身官场、拥有权力的晋身之阶 。 楷书作为唐代官方字体 , 主要目的不在于美不美 , 而在于正不正 。 明末清初的黄道周说:“书字自以遒美为宗 , 加以浑深 , 不坠佻糜 , 便足上流矣 。 ”“遒美”之“遒”有刚劲、强健、有力之味 , 这是从书法形质、线条质量角度而言的 。 于唐人而言 , “遒美”也就是法度之美 , 这与唐代的文艺思潮有关 。
“楷法遒美”绝不仅仅是书法技法达到要求 , 更重要的是书写者品德的彰显 , 因为一流的技法自然流露出高尚的德性 。 “唐人尚法” , 在有唐一代成为众所遵从的金科玉律 , 这从“初唐四家”即可窥见一斑 。
郭瑞亭腹笥丰盈 , 学富五车 , 自然深得个中奥妙 。 洗耳恭听之后徐徐道来:“要说书法理论的建树 , 张怀瓘可谓独树一帜 。 《书断序》在谈到书法艺术的功能时有这样几句:‘若乃思贤哲于千载 , 览陈迹于缣简 , 谋猷在觌 , 作事粲然 , 言察深衷 , 使百代无隐 , 斯可尚也 。 及夫身处一方 , 含情万里 , 摽拔志气 。 黼藻性灵 , 披封睹迹 , 欣如会面 , 又可乐也 。
|郭瑞亭·孙过庭
本文图片

‘含情万里、摽拔志气、黼藻性灵’ , 是说书法能激发志气 , 陶冶性情 , 具有审美教育功能 。 ‘欣如会面 , 又可乐也’说的是书法欣赏犹如与知音会面 。 可见人与书法情投意合 , 心神交会 , 这是一种极致的审美体验 。 在这里 , 张怀瓘把‘体道’与审美相结合 , 突出了书法艺术的道德负载、伦理教化以及审美愉悦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