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粤剧的幕后推手”林榆逝世,享年103岁( 二 )


|“新中国粤剧的幕后推手”林榆逝世,享年103岁
本文图片

1965年 , 广东粤剧院《山乡风云》剧组上京演出 , 周恩来观看演出后在客室接见了主要演员红线女、罗品超、文觉非和导演林榆 。 资料图片
|“新中国粤剧的幕后推手”林榆逝世,享年103岁
本文图片

林榆遥想当年 , 在现场听到周总理的肯定之后 , “当场热泪盈眶” , 心头大石终落下 , 革新的步履步入正轨 。
1965年 , 林榆又导演了被誉为“粤剧里程碑”的《山乡风云》 , 这个剧产生于第一届中南区戏曲汇演 , 是一部反映广东山区游击战争的现代戏 。 从剧本的创作阶段开始 , 林榆就与编者一同探索戏曲化的问题 。
《山乡风云》的演出受到广泛欢迎 , 公认为是一部思想性极高的作品 , 虽为现代题材也被承认“姓粤” 。 “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 ”林榆在言谈中总是不忘提及共同奋战的同志 , “《山乡风云》如此 , 粤剧的今天也是如此 , 不是靠我一个人就能完成的 , 背后是所有演艺工作人员的汗水与努力 。 ”
谈及创作的经验 , 他曾这样说:“我认为始终要记住一点:戏是为观众服务的 , 写戏必须心中有观众 。 我认为观众虽多 , 但大致可分为两类 , 一类是基本观众 , 一类是知识界的观众 。 过去我们编戏 , 只考虑基本观众 , 只要投其所好 , 演出叫座便可 。 但现在越来越需要重视和考虑知识界观众的需求 。 他们要求很高 , 既要有娱乐性、艺术性 , 又要有思想性 。 对于我来说 , 这两种观众都要考虑 , 不能偏废 。 我们写戏最终还是要求雅俗共赏 。 创作中的精品意识 , 就是要树立为观众服务的意识 。 ”
【采访人员】徐子茗
【作者】 徐子茗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