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文物|择一业,终一生

文物|文物|择一业,终一生
本文图片

“文物医生”杨文宗(受访者供图)
“从当初作为一份工作、一份职业 , 到今天作为一项事业 , 我对文物修复的热爱在逐渐增强 , 它已经成为我终爱一生的工作……”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杨文宗说 。
4月28日 , 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大会 , 表彰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 , 杨文宗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作为“文物医生” , 杨文宗穿着白大褂和医院医生的形象相似 。 他36年坚守在文物保护修复一线 ,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学徒 , 到如今一个行业的领军人 , 他用自己的巧手“医”好了数千件(组)濒危文物 , 使其重现珍贵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 与此同时 , 他对以往文物修复中传统工艺、工具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项技术革新 , 树立了行业典范 , 形成了行业标准;培养出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修复团队 , 确保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代代传承 。
杨文宗的父亲是知名历史学教授 , 正因此 , 他从小耳濡目染 , 对文物既熟悉又热爱 。 自1986年被分配到陕西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前身) , 他就选择了文物修复这个行业 。
初入文博行业的杨文宗 , 跟随陕西文物修复界大家柴忠言、董文喜学习修复文物 。 同时 , 为了提高理论水平 , 他还考入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系统学习文保知识 。 杨文宗说 , 当时的文物修复还是“综合门诊” , 陶瓷、青铜、壁画等文物都要面对 , 他作为“综合门诊医生” , 遇到什么文物“病”了 , 就给什么文物看“病” 。
“作为文物‘医生’ , 需要了解不同材质的文物 , 包括它的组成、成分、结构以及历史背景及体现意义等 。 如果没有知识储备 , 很可能在修复中产生人为的不利因素 。 ”杨文宗说 。
文保修复在国内算是一门新兴学科 。 多年来 , 杨文宗刻苦钻研 , 积极踊跃地参加各类培训 , 不断提升修复技能 。 他从业之时 , 这门学科正处于起步阶段 , 国内从事文物修复的人寥寥无几 。 他曾到北京、敦煌等地 , 向故宫的老师傅、敦煌研究院的老师学习文物保护修复技术 , 使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素质过硬 , 为之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
30多年来 , 杨文宗承担了多项文物保护修复任务 , 保护修复过包括古代壁画、青铜、陶瓷、金银、砖石质在内的数千件(组)不同种类的文物 , 尤其是在古代壁画的保护修复方面 , 揭取、搬迁、修复和加固过的壁画共计数百平方米 , 涉及汉、北魏、唐、辽、金、宋等多个朝代 。 杨文宗数十年如一日 , 兢兢业业 , 这些“疾病缠身”“支离破碎”的文物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闪耀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光芒 。
比如 , 1988年至1989年 , 杨文宗参加复制技术难度极高的秦陵二号两台铜车马的修复 , 大获成功 , 这两台铜车马成为陕西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展品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展品 。 2000年7月至8月 , 杨文宗完成唐墓壁画真迹首次外展赴日参加“世界四大文明展”的安全包装、运输、陈展全程文保任务 , 并研制出首套科学规范的古代壁画包装运输方案 。 2005年3月至8月 , 杨文宗负责馆藏一级文物唐鎏金铁芯铜龙的保护修复 , 经过多次实验考证 , 研究出残缺塑形—翻制模具—制作蜡型—浇铸铜件—修型—拼接—贴金的修复步骤 , 让飞龙稳定立起 , 重现昔日风采 , 整个修复过程被央视以专题《国宝双龙》播出 。 2009年至2010年 ,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品馆建设项目之“上展壁画的保护修复”中 , 杨文宗负责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 亲手打造了中国目前唯一一个以馆藏唐代壁画作为专题的展览 。 2010年5月 , 杨文宗作为专家组组长前往美国修复唐昭陵六骏之“颯露紫”和“拳毛騧” , 最终完成“二骏”主体的框架修复和美学修复 。 2014年至2015年 , 杨文宗主持完成的唐代韩休墓壁画的搬迁保护荣获中国考古学会“2016年度田野考古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