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 , 集编剧与导演于一身的粤剧艺术家林榆在佛山逝世 , 享年103岁 。
其家属发布讣告称:“父亲林榆于凌晨(5月12日)3时于陈村医院睡梦中驾鹤西去 , 享年103岁 。 ”
在粤剧圈内 , 林榆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 由他编剧、导演的《山乡风云》《关汉卿》《伦文叙传奇》《花蕊夫人》等多部作品 , 至今仍是粤剧史上的经典 , 几十年来历演不衰 。
他被誉为“新中国粤剧的幕后推手” 。 从艺70余载 , 他从粤剧团的行政领导 , 到参与粤剧的导演与编剧业务 , 共导演了40多部粤剧 。 其中 , 广东粤剧院的《搜书院》还获得周恩来总理赋予的“粤剧是南国红豆”的美誉 。
晚年 , 林榆仍旧笔耕不辍 , 相继编写了《伦文叙传奇》《花蕊夫人》等10多个剧本 , 分别获得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文华奖”和广东省政府颁发的“粤剧艺术突出成就奖”“广东鲁迅文艺奖”等重要奖项 。
本文图片
林榆 。 资料图片
晚年再攀艺术高峰
2015年 , 林榆获评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时 , 曾接受南方日报采访人员专访 。 时年95岁的他 , 虽然年事已高 , 听力逐渐下降 , 但依旧与采访人员谈笑风生 。
他说:“我年近65岁才离休 , 当时我问自己 , 离休还能做些什么?还是离不开粤剧啊 , 于是长期在家写剧本 , 一直到2012年 。 ”著名作家刘斯奋 , 就曾多次收到他的创作手稿 , 两人以书信的方式沟通创作中的疑难 。
本文图片
林榆父子在讨论剧本创作 。 资料图片
林榆晚年创作的作品 , 在艺术成就上数攀顶峰 。 《伦文叙传奇》一剧光是公演 , 就超过800场 , 观众予以极高的评价 , 不仅获得第五届广东省艺术节编剧一等奖 , 还在1995年获得文化部剧作文华奖 。
他说:“使命感 , 未了情 。 这句话算是我一生简单的写照吧 。 ”
【|“新中国粤剧的幕后推手”林榆逝世,享年103岁】新粤剧发起人
学话剧出身 , 林榆早期对粤剧一窍不通 , 但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粤剧倾注一生的热爱 。
他回忆 , 上世纪中期刚解放不久的广州 , 粤剧艺术完全为票房和资本主导 。 当时他接管了海珠戏院和乐善戏院这两个专演粤剧的老戏院 , 开始思考粤剧改革的方向 。
在华南文联领导下 , 他号召和组织广州知名的编剧 , 成立粤剧编剧组 , 致力于创作、改编了一批又一批主题积极的新粤剧 。
林榆的魄力和眼光 , 逐渐改变了广东粤剧的风貌 , 为粤剧艺术的发展“拨开云雾” 。
之后 , 他又受命组织建立广东省第一个国营粤剧团 , 即广东粤剧团 , 也是现今广东粤剧院的前身 。 在粤剧院工作期间他导演了《山乡风云》等30多部粤剧 , 培养了一批青年演员 , 在出戏、出人才方面 ,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成为新粤剧的发起人 。
本文图片
林榆受命组织建立广东省第一个国营粤剧团 , 即广东粤剧团 , 也是现今广东粤剧院的前身 。 图为在广东粤剧院举行的演出 。 肖雄 摄
写戏最终是要雅俗共赏
广东粤剧团的《搜书院》一剧 , 由马师曾、红线女主演 , 于1956年在北京演出时更是异常轰动 , 受到北京戏曲界和文艺界梅兰芳、夏衍、田汉、欧阳予倩等的欢迎 。 周总理两次现场观看演出之后 , 公开表示:“粤剧是南国红豆 , 应该重视 。 ”
- |千年文物“嗨”起来丨古典与现代的碰撞 在玩乐中品味历史
- 农家书屋|滨海:农家书屋“小角落” 全民阅读“大空间”
- 龙族|“比孤独更可悲的事情,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很孤独。”|《龙族》访谈及摘录
- |“天下第一帘”:梁平竹帘
- 江苏|文博饕餮盛宴提前来袭!“5·18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活动启动
- |民进台州市委会走进台州横街坦田村开展调研
- |焦作中站区冯封街道:创意诗词“两米线”展市民文明形象
- |(国际)走进博物馆——“变身”文创产品的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
- |寻匠心丨汪兴军:以匠人之心雕琢“舌尖上的艺术”
- 文物|文物|择一业,终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