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一个追月光的人,一个美丽的错觉,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吹灭读书灯 , 一身都是月 。
这位读书人 , 吹灭灯火 , 正打算就寝 , 却被这撩人的、动人的、如水的、美丽的月色所感染 , 情不自禁披上外衣 , 推开篱门 , 追求着月光而来 。 他沿着被月光沐浴过的小路 , 他踏着被月光坐过的台阶 , 在闲情逸致与闲庭信步中追求月光 。
他的足迹被黄州承天寺的山门挡住了 , 他推敲山门 , 一人应声打开大门 , 原来是他的好友 。 时、光、人在此刻邂逅 , 所谓的知己 , 恰好就是这样吧 。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一个追月光的人,一个美丽的错觉,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本文图片

于是他们披星戴月 , 纵赏月光;于是 , 一篇流动着光与美的文章在这个被月色彻底浸润的夜晚从他的笔尖流泻而出 。 这位追月光的人就是苏轼 , 这篇文章就是《记承天寺夜游》 。
承天寺的月光的闲情、逸致、平淡 , 是彼时的苏轼找寻到的安放他那无处安放的心灵的一个空间 , 这个空间足以温柔地托住他那颠沛流离的、饱尝心酸的甚至摇摇欲坠的、近乎灰飞烟灭的躯体与灵魂 。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 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 不得签书公事 。 写这篇游记时 , 他已经在黄州度过了四年的时光 。 此时的苏轼真正处于一种精神上的孤独中 ,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 , 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铅华——绚烂至极 , 归于平淡 。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一个追月光的人,一个美丽的错觉,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本文图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黄州夜晚夜 , 在一所灯火掩映的江边草庐内 , 时间与地点很明确 , 人物更是清晰透彻 。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 , 读完了该读的书后 , 苏轼吹灭灯火打算就寝 , 突然他觉察到草庐内依旧灯火可亲 。
苏轼误以为他没有吹灭灯火 , 待他定睛一看 , 灯火早已熄灭 , 就在他纳闷之际 , 他转头看到了光源——原来皎洁的月光爬上了窗户 , 他发现这如水的月光是如此美丽 。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一个追月光的人,一个美丽的错觉,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本文图片

吹灭读书灯 , 一身都是月 。 这撩人的月光 , 竟让苏轼忽然感到无比激动和喜悦起来 , 他借着月光想起了许多尘封的往事 , 顿时睡意全无 。 于是他欣然起身 , 走出了房门 , 沿着被月光沐浴过的小路 , 踏着被月光坐过的台阶 , 一路信步 , 来到黄州城南的承天寺 。
来到承天寺后 , 他发现好友寄居在这里的好友张怀民此时也未就寝 , 于是两人在这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散步 , 共同欣赏那融融的月色 。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一个追月光的人,一个美丽的错觉,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本文图片

张怀民是苏轼在黄州期间遇到的一个朋友 , 一个值得交心的人 , 张怀民也是因为被贬谪而来到黄州的 。 苏轼与张怀民之间 , 有着太多的相似 , 身份的认同感 ,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亲近感 , 让他们找到了共同语言 。
于是 , 苏轼在这个月夜 , 就来到了承天寺去寻找这位朋友 , 哪怕夜色已深 , 对于知心好友而言 , 深夜的打扰也并没有什么不妥当 , 就更谈不上对好友的冒犯了 。
于是 , 他们夜游承天寺 , 仰望承天寺上空的一轮明月;在庭院中 , 他们披星戴月、促膝而谈 。 于是 , 苏轼将这种心灵体验写成这篇游记: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 夜 , 解衣欲睡 , 月色入户 , 欣然起行 。 念无与为乐者 , 遂至承天寺 , 寻张怀民 。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