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布|夜雨丨刘运勇:夏布画谈

夏布|夜雨丨刘运勇:夏布画谈
本文图片

夏布画谈
刘运勇
其实 , 烧酒也好、烧窑也罢 , 过去也好、现在也罢 , 在荣昌镇街社会行进中 , 只是一个命名谁属的问题而已 , 经济大发展 , 人民要过好日子 , 才是根本 。
荣昌县另一个较为普及的行业是规模庞大的织布业 。
这一带 , 溪河纵横 , 田野坦平 , 即使在无风的季节 , 也会因流水淌动而带来丝丝儿凉爽 , 民间极好种植苎麻 。 这是一种优质高产的纤维作物 。 苎麻的纤维长度 , 为棉花的六至十倍 , 拉比比棉花大六至七倍 。 且吸水快干、易散热 , 制成麻布 , 易洗易干 , 透气通风 , 穿上身凉爽舒适 。 古人早早就认识到了苎麻的植物特性 。 《诗经》中即有吟:东门之地 , 可以沤苎 。 《淮南子》则载:于越生葛桸、紵麻 。 唐代时候 , 苎麻织就的夏布 , 既刚又柔、嫩白匀净 , 通行四方 , 被列为贡品 , 得到皇室的大力推广 。 《明太祖实录》中就有明确记载: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 , 栽桑、麻、木棉各半亩 , 十亩以上者倍之 。 县委副书记张朝沂向我介绍 , 荣昌麻布起源于清初 , 随着湖广填四川 , 移民带来了种麻、织布技术 , 康熙时形成商品性生产 。 清光绪九年《荣昌县志》有文:各乡遍地种麻 , 比户皆绩机抒之声盈耳 。 苎麻布有透气、滹汗、挺括、凉爽宜人的特点故称为夏布 。
夏布质量细软轻白甚于葛 , 山西、陕西的富商大贾 , 每年必前来采买至京都发卖 。 庚即转销到朝鲜、日本以及南洋一带 , 成为荣昌县有名的传统特产 。 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 夏布又适宜与羊毛、棉花和化纤混纺 , 制成麻涤纶、麻睛纶等 , 美观耐用 , 即是理想的夏秋季衣料 , 又是工业的重要原料 。 建国以后 ,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 , 织户迅猛增加 , 产量亦随之增加 。
荣昌全县有十余家夏布织造厂 。
盘龙镇那些大作坊里 , 密集排列着古老的木制织布机 , 妇女们坐在布机前 , 脚踩踏板 , 梭子在双手来回传递 , 发出咵哒咵哒的不断鸣响 。 另外几间作坊里 , 有不少女工分别在挽麻团、挽麻芋子、牵线、穿扣及刷浆 。 这些工序是夏布成型前的必备工作 。 夏布社工人郭汉高、李淑万编织的罗纹布 , 织有天安门和平鸽和喜字图案 , 创造了夏布织花的先例 , 还选送北京参展 。 夏布因独特的编织工艺被评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盘龙镇党委书记刘宗田介绍 , 镇里现有三家夏布织染公司 , 织布机有上万台 , 年产细夏布一百万匹 , 产值超过两亿元;这些公司往往把更多订单 , 交给千家万户完成 , 织夏布的 , 大都是妇女和老人 , 他们在茶余饭后和农闲时候编织夏布、绩麻、挽麻芋子 , 聊着天 , 轻松快乐地挣一份养老钱 。
夏布品种甚多 , 以颜色分 , 有本色、漂白、染色、印花共四种;以经纬线编织之翼 , 可以分为平布、罗纹布;以麻线粗细不同 , 可分为粗布、中庄布和细布 , 粗布可做口袋 , 衬布、纹帐 , 中庄和细布宜做衣料 , 或绣花、挑花而制成台布、椅垫、手巾、窗纱等工艺装饰品 。 精漂过的细布 , 色泽雪白且细嫩轻软 , 国内外客商称为麻绸、珍珠罗纹 , 深受他们赞誉和喜爱 , 成为荣昌县颇负盛名的土特产品之一 , 民谣《绩麻线》里描写:
幺妹绩麻线 , 绩好拿去牵 。
牵好拿去刷 , 刷好拿去编 。
裁缝拿进屋 , 你有衣服穿 。
青布来开领 , 白布来吊褊 。
银线来绣花 , 金线来镶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