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陀族是白种人吗

沙陀是西突厥属下的处月部的分支,沙陀原是地名,而非族名,只是由于处月居于“金娑山之阳,蒲类(今新疆巴里冲)之东” , 此处“有大碛 , 名沙陀”的缘故 , 而将这一支部族名为“沙陀” 。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西突厥酋长乙毗咄陆可汗建立“北庭”,其下包括处月、处密、射脾以及西域许多部落 。此时,处月的活动范围主要在今新疆阿尔泰山东南 , 巴里坤以东地区,这里也是处月最早的活动地区 。
贞观十六年(642年),处月部跟随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攻打伊州(今新疆哈密)、天山(今新疆托克逊北),被安西都护郭孝恪击败 。西突厥叶护贺鲁与处月部的首领朱邪阙俟斤阿厥率众投降唐军 。
【沙陀族是白种人吗】唐高宗永徽三年(653),西突厥叶护阿史那贺鲁“招集离散 , 庐帐渐盛”,渐渐又有叛离唐朝之心,处月部也追随其反叛唐廷 。此时的处月酋长朱邪孤注率处月部军队据守牢山,但是被弓月道总管梁建方、契芯何力打败 , 九千余处月部人被俘 。为了安置这些处月部降人,唐朝在今日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境内设都督府,以其首领拔野为都督 。
唐德宗贞元中,沙陀历史上重要的领袖朱邪尽忠出任都督 。这一时期,吐蕃正急攻唐朝的北庭都护府,“沙陀六千余帐与北庭相依” 。在吐蕃强势进攻之下,贞元五年(789年)冬,吐蕃军队以葛逻禄、白服突厥作为向导,联合大举进攻北庭 。贞元六年(790年)六月,北庭沦陷,“沙陀酋长朱邪尽忠皆降于吐蕃” 。吐蕃将归降的沙陀部举族七千帐安置于甘州 。
在对唐王朝的战争中,由于沙陀人的能征善战,吐蕃常常以其为先锋 。但是,吐蕃人并不信任沙陀部族,甚至打算“徙沙陀于河” 。吐蕃人不信任沙陀人,唐朝也开始了对沙陀的争取拉拢 。在唐朝振武节度使范希朝的策动下 , 元和三年(808年) ,朱邪尽忠及其长子朱邪执宜率领沙陀人众部落三万循乌德犍山东行,开始了艰难的逃亡征途 。这场投唐之行的代价很惨遭 , 酋长朱邪尽忠战死,朱邪执宜身负重伤,只剩下骑兵两千余人、战马七百骑、杂畜千余头,辗转来到了灵州(宁夏灵武西) 。
沙陀人归顺,唐朝政府很是优待 , 将其安置于盐州(在今陕西定边及内蒙古盐池县境),并设置羁縻性质的阴山府,授朱邪执宜为阴山府兵马使,其弟葛勒阿波为左武卫大将军兼阴山府都督 。
沙陀降众与范希朝之间有一定的个人依附关系 , 其迁徙往往与范氏官职迁转有关 。
元和四年(809年),范希朝从振武节度使专任河东节度使,坐镇太原,沙陀部族随之东迁 。迁徙至河东的沙陀人一部分被安置于神武川的黄花堆(今山西应县西北),一部分被安置在定襄川(今山西定襄县) 。河东是唐王朝的龙兴之地 , 西接长安,南临汴州,北捍蛮夷,地理位置重要,迁徙至此的沙陀部族将会以此为基业,撼动天下 。范希朝将沙陀人整编成军,“料其劲骑千二百,号沙陀军”,建立了一支骁勇彪悍的沙陀骑兵 。
元和五年(810年) , 继任河东节度使的王锷远比范希朝有忧患意识,他认为“朱邪族孳炽 , 散居北川,恐启野心,愿析其族隶诸州,势分易弱也” 。唐朝廷采纳了王锷的建议,“建十府以处沙陀” 。但是 , 唐朝的这种分而治之的办法并不彻底,没有将其部族打乱与别的民族混杂在一起,他们仍然是聚族而居,仍具有极强的部族凝聚力和自身的特点 。沙陀人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越来越壮大 。唐文宗太和四年(830),柳公绰为河东节度使 , 因“沙陀素骁勇,为九姓、六州胡所畏伏”,于是奏以沙陀酋长朱邪执宜为阴山府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镇守北部边疆 。沙陀居于代北,其自治政权的特质愈发突出,其与唐朝的关系也更加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