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建窑建盏就是宋代茶文化的体现 黑釉瓷器为何风靡宋朝?( 二 )



建盏施釉很厚 , 底部露胎 , 且在腹部与底部相接处有釉滴凝聚成珠 , 仿佛烧制时不经意滴落 , 与那些精致得过于谨慎的器具相比 , 带着一种粗率的亲切感 , 而且这种不经意往往很令人兴奋 , 因它能触发无穷遐想 。
盏的黑 , 不是一片傻黑 , 是像夜空或深潭一样沉静的黑;其上的各种神秘斑纹 , 更是人为努力到极致 , 终于偶然间与自然之力相结合诞生的产物 。

建盏斑纹
建窑黑釉盏能在点茶、斗茶盛行的宋代成为当时的宠儿 , 决定因素就是其厚重的釉色 。
建盏瓷釉的斑纹主要有曜变、兔毫、油滴、鹧鸪斑等 , 这些建盏的名称也是根据纹饰命名的 。

曜变斑纹
建盏的曜变斑纹 , 其实是圆环周围的薄膜 , 以圆环为中心向外散射 , 构成斑纹的物质最分散 , 最自由 , 能冲破形的束缚 , 形状特别像光晕 。 曜变斑纹的主要特征其实是\"影像\" , 而不是\"形状\" 。



鹧鸪斑纹
鹧鸪斑纹是建窑产品中较为名贵的产品 。 鹧鸪斑纹的羽毛颜色在北部呈紫赤相间的条纹 , 胸羽则有白点正圆如珠 , 这种胸羽的正圆白点为其他鸟类所没有 。

其浑然天成的釉调和温润的质地 , 使用古人题诗 赞曰:“玉鹏纹刷鹧鸪斑”、“鹧鸪斑中吸春露”可见鹧鸪斑耀变建盏是何等的珍贵和高雅 , 值得让人品味和收藏 。

油滴斑纹
油滴盏的釉面密布着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儿 , 形似油滴 。 \"油滴\"的形成其实是铁氧化物在釉面富集 , 冷却后析出晶体所致 。
油滴釉最早是由福建省永吉县建安窑烧成 , 茶碗为其典型 , 北宋人蔡襄曾有诗赞建窑黑釉瓷 , 曰:“兔毫紫瓯新 , 蟹眼清泉煮” 。

此蟹眼即油滴 , 而人们喜爱油滴建盏是古人常颂“茶色白(茶光沫) , 宜黑碗 , 建安所造者绀黑 , 斑如蟹眼 , 其坯微厚 , 盛之久 , 热难冷 , 最为要用” , 故油滴建盏 , 在细细品茗之余 , 真是无穷的余味 。

兔毫斑纹
建窑兔毫斑纹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曲有直、有疏有密 , 斑纹边界在平而上的变化比油滴大 , 尤其还存在纵向变化 , 有隐有显 。 兔毫形状清晰不一 , 各种各样 。
用兔毫盏沏茶 , 是饮茶者非常享受的事情 , 兔毫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 , 令人爱不释手 。
宋徽宗赵佶说:“盏色贵青黑 , 玉毫条达者为上 。 ”


杨万里也有“鹰爪新茶蟹眼汤 , 松风鸣雪兔毫霜”之说 , 对兔毫斑建盏作了形象生动的描绘 。
对于建盏的烧制 , 建盏匠们说:“一炉生 , 一炉死 , 一炉生不如死” ,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建盏大师 , 也有可能很久烧不出一只精品建盏 。

建盏是“土与火”的艺术 , 一件优秀的建盏是在大量的废品的基础上产生的 。
国内建盏大师李达这样评价它“没有起泡变型或脱釉或粘底等重大缺陷的建盏所占比率不到百分之一 , 优秀的(没有明显缺陷且斑纹流畅通达)褐兔毫占比率不到千分之一 , 优秀的银兔毫占比率不到万分之一 , 而鹧鸪斑和曜变分别属于十万分和百万分之一内的作品 。


建盏之美
建盏的神奇一定离不开幻彩效果 , 好的建盏能折射出各种色彩的光芒 , 而且在阳光下灯光下或者装进茶水后能放射出不同的光芒 。
建盏的幻彩主要以金色银色蓝色为主 , 也有一些盏能焕发出多种色彩 。
科学发展至今 , 茶器工艺已然超越古代 , 但唯有宋代建盏花纹的斑纹无偶 , 举世无双 , 每块建盏的纹路 , 都不可能相同 , 却都有各自本身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