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藏品|文化时评|数字藏品火爆出圈,真能一夜暴富?

冬奥数字藏品升温 , 市场再现“一墩难求” , 热播剧《人世间》原著相关数字藏品将于6月在网络平台发售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推出数字藏品纪念票 , 上海交响乐团发行了第一款NFT藏品——一段2分21秒的音频 , 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独家授权 “拥抱星辰大海”中国风云气象卫星系列数字藏品 , 文学杂志《收获》在世界读书日推出首款文学类数字藏品盲盒“无界” , 120周年校庆之际 , 南京大学也以数字盲盒的形式发布“南大小蓝鲸数字藏品”……
数字藏品|文化时评|数字藏品火爆出圈,真能一夜暴富?
本文图片

随着数字藏品渗透进各行各业 , 各类项目在互联网上不胜枚举 , 人们最熟悉的文物、杂志、游戏、品牌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数字藏品 , 甚至还邀请用户参与共创 。
有报告预测 , 我国数字藏品交易市场将在2-3年间达到500到800亿元 。 数字藏品是指使用区块链技术 , 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 , 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 , 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 。 消费者购买成功后 , 即获得依托区块链技术赋予的唯一标识编码 , 可以发圈晒图和随时欣赏 。
数据显示 , 截至今年2月 , 国内数字藏品平台尚不足百家 , 而3个月后 , 国内数藏平台数量已经超过330家 , 不仅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大厂相继推出数字藏品平台 , 唯一艺术、Bigverse等平台相继宣布完成数千万元融资 。 目前在数字藏品赛道上 , 大量的博物馆、演艺集团 , 甚至媒体扮演着版权方的角色 。 五花八门的数字藏品相继推出 , 而随着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发展 , 还衍生出在服务器上用AI生成的“生成艺术” , 引发大家探讨艺术的边界 。
传统文化发展需要拥有新兴载体 , 因此迎合数字化潮流就成了应时之举 。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这一大环境下 , 文博行业部分项目无法推进 , 部分景区、博物馆无法开放 , 作为一种新型文创商品形态 , 数字产品不仅赋予传统文化无法估量的传播力度 , 也提供了文旅消费新模式 , 迸发出一定商业价值 。
但随着限量、售罄成为关键词 , 不断被现象级爆款刷屏 , 数字藏品拉高大家的财富想象 , 也引发质疑 , 真能一夜暴富?与互联网关系密切的Z世代 , 最先拥抱这一新生事物 。 对普通玩家来说 , 在泡沫和奇观背后 , 虚拟艺术品的吸引力在哪里?尽管“看得见 , 摸不着” , 但好处显而易见 。 不仅一顿奶茶的钱 , 就可以买到“齐白石”、“吴昌硕”了 , 而且解决了实体藏品容易损坏或丢失的缺点 , 且让观赏图片没有了时空限制 。 尤其目前国内推出的一些数字藏品价格比较便宜、技术操作门槛也较低 。
没有收藏经验照样玩收藏!真实的文物藏品还得有知识储备门槛 , 藏家会担心买到假货 , 而虚拟藏品没有这种烦恼 。 科幻、文物、游戏、运动等泛文化 , 都可以被IP化为藏品 。 拉近公众与博物馆和文化艺术欣赏的距离 , 对于培育社会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更是潜移默化 。
数字藏品|文化时评|数字藏品火爆出圈,真能一夜暴富?
本文图片

其中存在的一些灰色交易地带 , 极易引起跟风炒作 。 有报道称 , 盯着这些大平台发售的藏品 , 定好闹钟抢购 , 投资再变现的藏家 , 如同“淘金者” 。 月入过万 , 甚至月赚10万元不在话下 。 支付宝和敦煌美术研究所联合推出的2款数字绘画作品 , 分别是“敦煌飞天”和“九色鹿”的付款码皮肤 , 官方售价为支付宝 10 积分加人民币 9.9 元 。 其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被高价转卖 , 一度被炒到 150 万元 。 闲鱼官方为此紧急下架相关商品 。 针对数字藏品转售炒作问题 , 有平台也规定 , 用户在持有数字藏品满180天后 , 可进行好友转赠 , 不得用于炒作、场外交易或任何商业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