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新石器时代的“人鱼”吗?

仰韶文化出土的彩陶器中 , 有一种“人面鱼”纹的 , 有代表性、亦颇神秘 。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就藏有一件人面鱼纹彩陶盆 , 可做代表 。
|你见过新石器时代的“人鱼”吗?
本文图片

▲新石器时代前期 仰韶文化 人面鱼纹彩陶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新石器时代的人鱼”当如何去看呢?幸而馆藏有详解:
其内壁有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 , 人面呈圆形 , 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 。 前额右半部涂黑 , 左半部为黑色半弧线 。 眼睛细且平直 , 似闭目状 。 鼻梁挺直 , 成倒立的“T”字形 。 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 , 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 , 似乎是口内同时衔着两条大鱼 。 另外 , 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 , 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
说起来 , 仰韶文化是鱼纹出现的最早时期 。 据资料 , 在以半坡为代表的仰韶文化遗存中 , 鱼纹是母题花纹 。 因为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 , 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 , 采集和渔猎是日常 , 故而以鱼为图腾 。
|你见过新石器时代的“人鱼”吗?
本文图片

▲新石器时代前期 仰韶文化 鱼纹彩陶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关于鱼纹 , 大家想必都不陌生 。 年画上画的、老话里讲的、桌子上摆的……凡遇大年小节必与鱼相关 。 这是因为鱼音通“余”“愉” , 所以一向象征美满幸福之故 。
然而 , 鱼纹的吉祥寓意却并不仅仅来源于谐音梗 。 《吉祥图案》中说:“吉祥图案萌芽于远古图腾”——图腾是一群体的象征标志 , 也是早期人类精神生活和原始信仰的象征 。 依此理 , 鱼纹的寓意 , 早在仰韶时期就已经开始建立了 。
在远古 , 人们是视鱼为神的 , 认为献祭鱼神便可风调雨顺、获得丰收 。 很多古籍上记载 , 鱼纹是月亮的象征 。 《淮南子》中也有:“后稷垄在建木西,其人死即复苏,其半为鱼”的记载——原始先民认为氏族成员可以获得氏族图腾所包含的能力 , 月能死而复生 , 月族人也可死而复生 , “其半为鱼”是指半个月亮即为一条鱼的形态 , 两条鱼则是满月 。
《大荒西经》则有一则【鱼妇】 , 亦颇有神异 , 可见古人看鱼如神:”有鱼偏枯 , 名曰鱼妇 。 颛顼死即复苏 。 风道北来 , 天及大水泉 , 蛇乃化为鱼 , 是为鱼妇 。 颛顼死即复苏 。 ”
至商周 , 人们渐从崇拜自然转而崇拜王权 , 但“鱼神”之喻还是随着墓葬之风盛行 , 玉鱼被认为是通天的神灵 , 能够引导死者的灵魂进入永生世界 , 故而常以其作陪葬 。
|你见过新石器时代的“人鱼”吗?
本文图片

▲上左-右 下左至右
周 玉鱼
周 白玉鱼
商 青玉鱼
商 青玉鱼佩
均藏于故宫博物院
唐人爱鱼 , 唐高祖李渊发明“鱼符”做官员所用身份证 , 鱼符分左右 , 左符放在内庭 , 作为“底根”;右符由持有人随身带着 , 作为身份的证明 。 其用可如前代虎符 , 可调动军队、任免官员 。 如此之物 , 可见唐人重鱼 。
东晋至唐代瓷器上的鱼纹 , 最有名者当属“三鱼共首”或“三鱼争头”纹 , 最早见于东汉时期的画像石上 , 有专家认为可能是一种道教符号 。
唐伊始屡见 , 如安徽省六安市椿树镇唐乾符三年(876)卢公夫人墓中出土的一件邢窑白瓷三鱼纹擂钵网纹中间刻共首的三鱼纹 。 有研究者认为:此器刻纹较深 , 齿如锉刀 , 应为“擂钵” 。 唐代中后期 , 饮茶之风盛行 , 此钵精细 , 可能为研茶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