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一代的手工艺人,如何演绎当代蜀地文化?

|年轻一代的手工艺人,如何演绎当代蜀地文化?
本文图片

|年轻一代的手工艺人,如何演绎当代蜀地文化?
本文图片

|年轻一代的手工艺人,如何演绎当代蜀地文化?
本文图片

从祭山玉璋到创新手艺 , 从文明古蜀到当代蓉城 , 走过3000年的蜀地文化正在以全新的姿态焕发新生 。 年轻一代的蜀人将现代技艺、西方美学、摩登文化带入当地 , 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 , 演绎了令人瞩目的“蜀艺再现” 。 2022年的初夏 , 《周末画报》在成都探访了新一代的手工艺传承人 , 从他们的创作与灵感故事中 , 探见当代成都的手工艺文化 。
道明竹编 , 技艺再造
|年轻一代的手工艺人,如何演绎当代蜀地文化?
本文图片

杨隆梅
“绝不能让我们祖辈辛苦传承的的技艺在我们这一代断承 。 ”
据《华阳国志》记载 , 远在2000多年前 , 居住于川西平原的崇州道明人已经开始种植竹、使用竹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篓、箕、篼、筛等一系列的生活器物相继诞生 , 道明竹编的手工技艺也传承至今 。 作为道明竹编四川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 年轻的杨隆梅在继承传统手艺的基础上 , 赋予了道明竹编更多的当代设计语言与艺术张力 。
|年轻一代的手工艺人,如何演绎当代蜀地文化?
本文图片

从成都出发 , 驱车大概1小时即可来到道明镇竹艺村 , 这里有一座外形宛若“无限(∞)形”的乡野建筑——建筑师与杨隆梅经过20余次的打样 , 通过模数化的控制以及传统的纹理设计 , 将道明竹编与竹里建筑立面的设计与建造有效结合起来 , 用全新的跨界方式演绎了古老的竹编技艺 , 最终建成了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竹里” 。
|年轻一代的手工艺人,如何演绎当代蜀地文化?
本文图片

“竹编的材料准备环节比较复杂 , 从选材开始到最终成果至少要经历28道基础工序 , 这其中包括选材、去青、晾晒、破节、剖片、化丝、过匀刀等 。 这样处理后的材料才能用于编织 。 立体编织的基本步骤有起底、编织、收口等 。 这其中每个步骤间环环相扣 , 相互关联 , 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得大意马虎 。 ”出生于竹编世家的杨隆梅从小在道明竹编的工艺氛围中长大 , 耳濡目染下 , 她对竹编渐渐产生了热爱 。
|年轻一代的手工艺人,如何演绎当代蜀地文化?
本文图片

长大的杨隆梅逐步接手了家族的道明竹编厂 , 在继承传统手艺的基础上发掘竹编的当代设计语言 。 她尝试与美术设计类的专业院校合作 , 用传统编织技艺呈现符合当代人审美的日常生活用品 , 比如还原了竹子本色的竹编茶具 , 简约大方的设计语言更能表达道明竹编的独特美学 。 除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皿 , 杨隆梅还拓宽了竹编制品的生活属性 , 比如精致的竹制首饰、寓意平安喜乐的竹编挂件、复古文艺的手工竹编包、简约实用的竹编收纳袋……传统的编织手法、严谨的编织工序 , 延续了一代代手艺人的心意 。
|年轻一代的手工艺人,如何演绎当代蜀地文化?
本文图片

此外 , 杨隆梅还探索了竹子在社会场景中的更多运用方式 , 不再仅限于日常生活 , 尝试参与室内装饰、公共艺术雕塑项目(比如“竹·梦”装置、印象泰和园) 。 在上海设计周上 , 与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章莉莉、以及东阳竹编非遗传承人何红兵 , 通过复原基础编织技艺 , 融入现代创新编织出200多片不同的竹编纹样 , 用三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一件大型公共艺术作品——竹编万花筒 。 跨越二千多年的道明竹编 , 正在全新的时代里续写着它的底蕴 , 在时光积累的传统技艺之上 , 人们期待能见到更多道明竹编的艺术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