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中意——苏丹的十五载浪漫空间叙事

国际在线报道(采访人员许丹丹、白旸):“策展就是叙事再叙事 , 首先你要认同空间的存在 , 空间是一种美学 , 它有自己的语法语汇 。 在既定的空间条件下 , 你有可能重新塑造空间 , 让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感受到空间和内容变化的一种贴合 。 ”
苏丹 ,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清华美院教授 , 一个穿行于中意两国间的策展人 。 自2006年米兰国际家具展始 , 意大利——这个亚平宁半岛上的艺术之国便伴随苏丹教授 , 如影随形 。 在过去的15年里 , 苏丹教授在中意两国成功策划了多个兼具深度和普世价值的艺术展 , 包括在米兰新美术学院和多莫斯设计学院策划的“集体与个人”设计展、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流水席”、与米兰新美术学院合作策划的“都市丛林计划”展、在第21届米兰三年展上(联合米兰新美术学院和多莫斯设计学院)共同策划的“二十一世纪人类圈—一个移动的演进的学校”展览以及“设计乌托邦1880-1980:百年设计史/比亚杰蒂-科尼格收藏”等 。 2015年 , 苏丹教授出任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总负责人 , 2019年担任第22届米兰国际三年展中国馆总策展人 。 今年是“中意文化旅游年” , 意大利政府授予苏丹教授“意大利之星骑士勋章” , 以表彰其在中意文化艺术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
|游走中意——苏丹的十五载浪漫空间叙事
本文图片

2015年展览“流水席”在米兰大教堂旁向当地民众开放
设计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中意》:您和意大利缘起于展览 , 那是2006年的事情 , 当时是怎样一个契机?
苏丹:最开始是米兰国际家具展的卫星沙龙展 , 我带着清华美院环艺系的学生在米兰亮相 。 卫星沙龙是米兰家具展专门留给教育的一个板块 , 来自全球知名的大学设计学科每逢4月都汇聚在此 , 接受来自专业人士和意大利市民的检阅 , 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 。 当时卫星沙龙有一个规则 , 原则上一个院校只能出现一次 , 但因为我们准备比较充分 , 连续参加了三次 。 在活动开幕式上我们甚至请到了安德列亚·布兰茨、亚历山德罗·门迪尼这些意大利设计界响当当的人物 , 他们给予了我们很好的评价 。
《中意》:从设计展到艺术展 , 之后您在中意两国策划了很多高水平的展览 , 您能为我们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吗?
苏丹:后来我们做了一个流动的展览 , 数字的、虚拟的 , 我们直接拖了几个箱子就去了 。 在米兰 , 我们就地打开箱子就是一个展览 , 展示米兰未来的城市规划 。 我们之前做了充分的功课 , 当地人看了觉得很有意思 , 最后这些规划都应验了 , 他们觉得很神奇 。 2015年我们在米兰大教堂旁边做了一个中国“流水席”的展览:中国有个美食家叫黄珂 , 是个很传奇的人 , 10年间大概有15万人去他家吃过饭 , 我们在米兰还原了他十年的中国宴席 , 有中国传统餐具、菜谱、录像、图片等等 。 “流水席”迎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 大家都对如此新颖而独特的中国元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 2016年米兰国际三年展我们做的是未来的教育 , 未来的社区 , 展览的概念始于对“人类圈”(Noosphere)的思考 。 “移动的演进的学校”是一个反思当下和未来的学校 。 结合不同的教育模式 , 与知名专家、机构和企业合作 , 探索创新未来教育、教学模式更多的可能性 。
|游走中意——苏丹的十五载浪漫空间叙事
本文图片

2016年 , 苏丹教授参加第二十一届米兰三年展 , 联合策划展览“21世纪人类圈--一个移动和演进的学校”